第28部分(第1/4 頁)
“宋愛卿免禮平身。”朱由校一看兩兄弟都來了,也很高興,但卻不知誰是宋應星,剩下那個宋應升他還真沒有多大的興趣。
“謝陛下。”
“兩位愛卿你們自己介紹一下吧。”朱由校以前只聽過宋應星,還真沒聽說過他還有兄弟之說。現在兩人一起來,也不知道哪個是宋應星,所以讓他們介紹一下。
各位衣食父母,看的爽了請賞票票,養個小寵物還得給食呢?你賞臉,給個票票。
第四十六章宋氏兄弟
“微臣宋應升是江西省南昌府奉新縣北鄉人。與弟應星同中萬曆乙卯舉人,並登魁選,”宋應升簡單的介紹了一下,還專門把自己舉人第一名的成績說了一下,舉人中的狀員也是相當驕傲的事。但說實話,能中舉不一定能在接下來的會試中可以脫穎而出得中進士,這完全是兩個概念。這不宋氏兄弟已經會試了三場,都沒中,而歷史上,宋應星一共會試了五遍,結果都是名落孫山。
而這時候主角宋應星還能說什麼,家鄉大哥說完了,哪年中舉也說完了,成績也沒法再說什麼了,相當的鬱悶,這可是絕對的撞衫,只能默默的說了一句廢話:“微臣宋應星。”可不廢話嗎?兩人的姓名皇上都知道,現在一個報完名了,另一個再說自己的名字,唉,有個哥也不一定是好事啊!
這真的讓朱由校奇怪,哥倆一看就不是同齡人,一個七0後一個八0後,整整十年的差距,能不大嗎?但歷史上只看過宋應星,還真不知道宋應升這個哥哥,哥倆還同時中的舉,哥哥還來個第一名,這可真是怪事。本來想重用宋應星的,但把這哥哥扔一邊去也不合適,不過好在看這個宋老大的行為舉止還象個有本事的人。其實朱由校不知道的是,這宋氏兄弟都是一個大大的忠臣,不象那些不要臉的官員一見李自成進京或者清兵入關,就投降了。宋老大初(1631年)授浙江桐鄉縣令,補任廣東肇慶府恩平縣令,旋升高涼郡丞(同知),再升廣州知府。所至多惠政,有乃祖宋景宋尚書之風。舊志載,公於崇禎甲申(1644年)聞〔國〕難,悲憤即病,眩三年(1646年)因題二絕以見志,後卒以仰藥(服毒藥自殺),時年六十有九,其從容就義。而宋應星則明亡後棄官歸裡,終老於鄉,並讓自己的子孫世代不做清朝的官。兩兄弟都是大明忠臣、英烈。
“兩位愛卿,朕現在有一些難題,這麼晚把你們召來了,就是想探討一番農政,對了,你們沒吃飯吧。”朱由校突然想到自己是吃飽了,但這哥倆和周堪賡他們都著急趕路,還沒吃呢,雖然在一般的皇上看來應該是小事,但朱由校可真不好意思讓人家餓著肚子探討問題,“剛才朕用膳的時候就想到了,給你們留飯了,劉伴快帶幾位愛卿用了膳再回來。”
朱由校這一番話說完,周堪賡倒還好一點,中午的時候就是在野外就是和皇上一齊吃的,但差點沒把宋家兄弟感動哭了。兩人只是舉人,如果真正說起來的話,只是官員的預備役,有了實缺了給了你才能稱為官員,沒有缺,你就只能在家裡閒等著,有錢做你的鄉紳,沒錢照樣捱餓,這頭次面君得見天顏不說,還賜了膳,這個恩賜還了的?雖然沒有什麼實體的,但人也不能老講利益不是,都活的和中世紀的人一樣現實也沒有了什麼樂趣?趕緊的謝了恩,這邊劉若愚才帶他們下去。
“怎麼會搞成這種局面,怎麼安排這宋老大?”等他們走後,朱由校忍不住的想著這個問題,本來今天想和宋應星談談上林苑經濟發展問題,明天后天找兩個比較近點的皇莊,再讓宋應星說點專業的意見,但宋應升倒不好安排了,人家大老遠來了,你能直接把人家支開了,說其實我只想找你弟弟?說實話,這好說不好聽的,朱由校還真張不這嘴。
來明朝這四五天了,朱由校還真沒和那個文官正式接觸過,當然劉志選除外。他始終覺得讓他們繼承一下中國的文學藝術傳統絕對是好的,特別是現在這時候什麼玩鳥的、放鷹的、玩蟲的,玩古玩的,玩字畫的、善長吃、jīng於畫、長於唱等等東西,比後世的八旗那玩的可jīng的多了,講究的也更全,而這些在後世的革命中都沒有了,搞的中國的文化基本上出了一個斷層。這些東西要兩面的看,他們是腐朽的不錯,但也是人們業餘生活的一個最高追求,人各有一好,何必強求呢,這些高消費也不是沒有一點的積極意義,總比天天沒事了混社會強吧。你指望著全民都向著更高更快更強的發展那也不現實。所以對這時候的文人朱由校就是抱著不打不罰聽之任之的樣子,如果有可能還可以變著法的去引導消費,創造流行趨勢。其實只要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