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4/4 頁)
玉姜的,笑吟吟地打量著二丫說:“這小丫頭,真響快,一看就精靈能幹。大嫂子,這是你閨女?”
誇一個人“響快”,就是說話大方響亮、乾乾脆脆的意思。
馮玉姜笑著點頭,說:“我家二丫頭,叫你誇她,先坐。”
客人便自己找地方坐下,叫二丫:“就按你說的,來兩個油餅,再給一碗丸子湯。”
二丫麻利地拿筷子夾了兩個油餅放在淺碟子裡,盛好丸子湯,一手一樣端上了桌。
馮玉姜發現這飯鋪還真是開對了。掙錢比原先多了,生活比原先舒心。星期天幾個孩子都能幫手不說,單說這二丫,裡裡外外成了個好樣的小跑堂。
那時候學校不像現在這麼緊張,早上八點上學,太陽老高了,早飯基本上也忙過去了,中午回來正好搭把手,下午一般只上兩節課,太陽老高又放學了,回來家正趕上忙晚飯。
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好像還有個口號叫“陽光書包”,倡導迎著太陽上學,照著太陽放學,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不能過長。不像現在,學生,尤其是中學,上學放學基本上都是披星戴月,哪來的陽光啊!那時候小學生的書包裡除了語文、數學兩本課本,就只有幾個作業本子,更加不會揹著幾十斤重的書包照著月亮放學來。
尤其是農村小學,沒有題海,沒有重壓,孩子出了學校就進了田園,像那地頭田邊上長的向日葵,滿身大自然的氣息。
二丫似乎天生就是塊做生意的料子,說話響快,做事利落,心眼也夠使,在飯鋪裡頂的上好樣一個大人用。有的熟客甚至開玩笑喊她“小老闆”,人家二丫也脆生生地答應著。
有了二丫忙裡忙外,馮玉姜便主要管擺弄飯食,煎包子,炸丸子,煎粉烙餅,晚上有時會有來喝酒的客人,酒都是自帶,炒菜的話,店裡有什麼便炒什麼,無外乎都是白菜蘿蔔地蛋絲,再有就是鹽豆子炒雞蛋、燉豆腐那幾樣,天越來越冷,入了冬,也就難有旁的青菜了。
娘倆忙的時候,剛子便一邊逗著小五玩,一邊餵飽他自己。山子要是來了,就跟著馮玉姜提水、燒火、刷碗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