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2/4 頁)
馮玉姜心裡動了一下,開飯鋪子,聽起來怪能行的,真要開起來,她也算有了自己的一份長期營生。不過——
“我這人笨,也就是做個煎包燒個湯,跟人家廚子不能比的。”
老何說:“就是個小飯鋪子罷了,弄乾淨點,家常可口就行,也不是人家那大飯館。這鄉下旮旯裡,也不指望著能招待什麼有錢的大客人,就像我們這些人吃個飯墊吧墊吧肚子,肯定過得去。旁的不說,就你弄的那些小鹹菜、鹽豆子,就能留住不少人!”
“我吃著你這包子、丸子都蠻有味兒,不比飯店裡差。咱這些人也吃不起什麼大菜,要炒菜的少,也就是吃個包子喝個湯。開飯鋪子,你晚上也能賣一頓,還省得你天天推著爐子鍋子什麼的來回跑。”徐司機也跟著說。
馮玉姜笑笑。幾個人也就那麼隨口說說,倒也沒指望馮玉姜一定能開成飯鋪子。他們吃了飯走了,馮玉姜看看晌午偏西,吃午飯的這茬客人過去了,便滅了爐子,收拾好傢伙什裝上手推車走家。
開個飯鋪子,到底行不行呢?
馮玉姜一路尋思著。開個小飯鋪子,屋子好找,剛剛八十年代初,這街上的店鋪還少,位置合適、能當店面的屋子很容易賃到,價錢由著要也不會太貴的。那些屋子閒著也閒著不是?
單做些家常飯菜,她不愁,上輩子這輩子,怎麼說也做了好幾十年的飯了,她自信起碼入得了口。
孩子呢?
二丫、剛子可以轉到鎮上來上學,也方便照顧,甚至還能幫把手。難安排的是小五,小五怎麼帶?
反正小五現在還不會走路,可以放到窩子裡去,不怕摔不怕碰的,這樣的話她自己能帶小五。
窩子,是莊戶人沒工夫看孩子的一項創造,專給那不會走路的小娃娃用的。把那大半米深的長筐裡四周鋪上麥草,墊上被褥,長筐中間形成了一個容得了小娃娃躺下的窩兒,小娃娃或躺或坐,就被限制在窩子裡,雖然有點侷限了孩子,但倒是安全好用。相當於今天的童床,比不上童床漂亮罷了,但實用性一點也不比童床差。
反正飯館忙的時間集中在早中晚,那時候學校正好放學,二丫和剛子也能幫著看一下,旁的時間她自己能抽空看顧小五。
馮玉姜越想越覺著能行,她甚至開始興奮起來——
她要是帶著孩子來鎮上開飯鋪子,大人小孩再不用跟鍾母碰頭磕臉,不用整天聽鍾母數雞罵狗的了。鍾繼鵬就算隨他去,想住哪兒住哪兒,他回老宅住更好。那鍾母,就留她一個人在老宅裡霸天霸地成神仙好了!
馮玉姜這兩天心情十分地好。
她一邊賣包子,一邊留心打聽了賃屋子的事情。馮玉姜看了幾家,最後選中一戶人家閒置的宅子。這家人原先在鎮上有工作,後來調去了縣城,這裡的宅子捨不得賣,說是留著回來養老。馮玉姜去看過了,那宅子半舊不新,也比較寬敞,裡裡外外還算乾淨。
這宅子屋子好就好在離修路的運料場不遠。二進的院子,前屋三間,是個通間的敞屋,正好用來做飯鋪,後邊屋子也是三間,東邊兩間是裡外間,中間的外屋帶著東耳屋子,西頭是一個單間。這後邊,正好給她娘幾個住。
價錢比馮玉姜預算的高了不少,不過正合適她用,所以馮玉姜便也不計較價錢多點少點了。
馮玉姜自作主張安排得都差不多了,才開始尋思怎麼跟家裡說,關鍵是不能叫鍾母跟鍾繼鵬給她打了攔壩。
“你要開個飯鋪子?能行嗎?”鍾繼鵬側目。
“我尋思能行,我把孩子都帶上,小五也帶上,就放在我跟前也不耽誤看他,省得咱媽那一大把年紀了,還得累死累活地伺候咱大人小孩。”
馮玉姜說這話,二丫忍不住就想偷笑,鍾母坐在一旁板著一張僵硬的臉,兩隻眼睛裡都要長出圪針來了。
小五頭上的傷已經好了,但終究留了個明顯的傷疤。馮玉姜摸摸小五的頭,看了一眼鍾母,鍾母冷冷地板著臉沒吱聲。從小五摔傷的事情以後,鍾母最多的就是這副表情,輕易是不肯開口跟馮玉姜說話的,就算要罵人她也都是指著院子裡的雞狗叫罵。
鍾繼鵬當然聽得出馮玉姜的口氣,沒吱聲,眉頭擰了擰。馮玉姜繼續說:
“我那個包子攤,吃的人也不少,找個固定的地方開飯鋪,比那露天地裡風颳雨淋的強,還能順便看孩子,二丫跟剛子到鎮上上學,鎮上學校正規,也比擱這村裡強。”
鍾繼鵬猶豫著說:“你跟孩子都走了,我本來就在鎮上上班,肯定圍你娘幾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