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3/4 頁)
作者有話要說:十一假期就要結束了啊啊啊啊啊,怎麼感覺還是不夠長?
好多人下午就要動身返程了吧?所以今天的兩章同時更新了,都是十點整。
☆、第37章 誰養娘
其實農村的很多事,自有農村的解決方式。馮玉姜一個年節都在想,到底要怎麼解決鍾母的事情。
就這樣讓鍾母一個人呆在老宅,也不是個法子,說的難聽點,要是鍾母真的突然有個什麼急病死了,像她自己說的那樣,死在屋裡沒人知道,那她家跟鍾老大兩家就沒法做人了。怎麼說鍾母也是老的,就算鍾母再惡,做兒女的沒盡到責任,影響也肯定不好。
再說,再怎麼樣鍾母是她老婆婆,也算是把她馮玉姜養大的,馮玉姜對鍾母就算不歡喜,但還是不忍心看她這樣孤家寡人的捱日子。反過來想想,一個女人,早早的沒了男人,把幾個兒子一手拉拔大,不是容易的,必然也吃過很多辛苦。就是吧,這鐘母也沒文化也沒見識,寡婦娘母,攤上個兒子鍾繼鵬又言聽計從的,就越來越偏激刻薄了。
也因此,馮玉姜甚至還有幾分同情鍾母。
解決這事,馮玉姜不指望鍾繼鵬。鍾繼鵬會怎麼處理?鍾母沒病,鍾繼鵬就不會做什麼處理,頂多就是勤去老宅看看,送點吃喝。要是鍾母真有個病啊災啊的,鍾繼鵬肯定二話不說,硬要叫她放下鋪子回去看顧,再不就是接到這邊來。
沒有個明確章程的話,馮玉姜絕不敢指望鍾老大一家。
其實哪個兒子來養老,本來也沒有一定的說法。當地農村有句話叫“樹大分枝”,並不看好那種幾個兒子攪在一起不分家的做法,那樣容易弄出矛盾來叫父母難為。家裡兒子多的話,大的娶媳婦成了家,一般就會分家出去另過,方便再攢錢給旁的兒子娶媳婦,娶一房媳婦,分一個兒子,到了最後,剩下小兒子,有的父母就會跟著小兒子家一起過了。
也有的,會把小兒子也分家出去,老兩口帶著自己分家的東西,去跟著大兒子過,本來嘛,家有長子是不是?這種情況在農村比較多。
至於跟著中間的兒子過的,也不是沒有,兩下里願意就行。
當然,也有的父母,操持完了所有的兒子,都分了家,誰家也不跟,就老兩口過。這樣的情況,一般都是兒子下頭還有年紀小的閨女,父母年歲也輕,怕跟著兒子兒媳一起過,要養閨女要陪嫁,弄出矛盾來。
像鍾母這種情形,鍾父已經不在了,鍾母算是寡婦家家,必定是要跟著兒子過的。鍾母雖說四個兒子,二兒子夭折了,三兒子招贅了,沒有讓招贅的兒子養老的道理。剩下兩個兒子,鍾母跟誰家過都合情合理。
當初鍾老大成家之後就分了家,幾年之後馮玉姜進門,鍾母就沒再提跟小兒子分家的話頭,意思很明顯,她要跟著小兒子過。
鍾母這樣選擇再合理不過。一方面,大兒媳婦也不是個善茬,沒那麼好拿捏,而馮玉姜是鍾母買來的童養媳,雖說解放後因為公家不許養童養媳,抱去她妹妹家養,但一直就按著童養媳養大的,早叫鍾母跟她妹妹養得馴服了,攥在鍾母手心裡。鍾母跟著她一起過,當然是妥妥的佔上風、當太后。
再有一方面,就是鍾繼鵬有供銷社的差事,有工資,在鍾母眼裡身份比大兒子高,日子就算不富,也比老大家寬綽。鍾老大是鍾母嘴裡的窩囊廢,怕媳婦的。
現在,馮玉姜想的是,要怎麼讓鍾老大一家負責鍾母的生活。分家另過的兒子,一般都是要給父母交錢交糧養老的,跟父母過的兒子反而不用,人家平時就多照顧了。這些年,鍾繼鵬當家,沒有朝鐘老大家要過一粒糧食一塊錢,而鍾老大家也沒有主動送來過一粒糧食,甚至逢年過節,也不會送一點東西來。
她十六歲過的門,在鍾母跟前小二十年了,而鍾老大這些年就沒管過鍾母。輪,也該輪到鍾老大家了。
馮玉姜相信她大伯嫂那個人,比她更適合看顧鍾母,絕不會跟她那樣受氣。鍾母那個性子吧,很大程度上是慣出來的,叫鍾老大家的去磨一磨,說不定還能見好一些子。
年好過,春難熬。馮玉姜家的這個年過得十分高興,幾個孩子如願吃上了牛肉餃子,放了好多鞭炮玩。但剛過完年,正月初七,鍾母打發了人來找鍾繼鵬和馮玉姜。
馮玉姜給了魚肉給了米,鍾母跟鍾老大家一塊過了個年節,倒也相安無事。這剛過完年,初六,鍾老大家的就說年已經過去了,就開始攆了。事實上她是初五晚上跟鍾母挑明的,明天初六了,算是出年關了,你老重新回你的宅子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