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第3/4 頁)
繼續道,“非我不肯出兵至邙山相救,而是洛陽如今形勢逼人。洛陽乃齊之重鎮,一旦失守,周人就可長驅直入,鄴城危矣,北齊危矣。我受神武帝派遣,駐守洛陽城多年,從來只有一個信念,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烈烈北風,呼嘯於耳畔,眼前這位鬚髮蒼白的將軍,一生躬履素儉,兢兢業業,對身後的這座城池,情感已經滲入到骨髓深處。一句,城在人在,城亡人亡,讓我不禁為之深深動容,叩首道,“段大人身負重責,鄭翎一切都明白。”
“鄭翎只求大人給我一百精騎即可,我一定能救出段虎將軍和斛律武都將軍。”
段思文凝望著我,環顧對左右道,“取我的雁翎刀來。”
刀,很快取來了,段大人接過刀,抽刀出鞘,鏗鏘之聲不絕於耳,此刀刀刃鋒利,刀背九孔串九環,揮動時,聲似雁鳴。他將雁翎刀親手贈予我,道,“這把雁翎大環刀,跟隨我征戰多年,鄭姑娘,如今,我將它贈予你。”
我單膝跪謝,恭敬舉接雁翎刀,感激道,“多謝大人。”
“鄭姑娘,你一定要平安回來。”
第397章:翠雲山谷 1
戰爭,永遠是殘酷的。一旦披上戰甲,就要擁有一顆最冰冷的心。於是,俊美纖柔如長恭,亦要讓面具遮去綺年玉貌,馳騁沙場時,如嗜血的撒旦一般,縱馬揮戟向前。
我扯轡勒馬,雉尾盔纓顫舞於夜風中,臉上,是一張猙獰的青銅面具。
長恭,讓我帶著你的面具,就好似,你與我,在一起並肩作戰。
* * *
四更時分,洛陽城南門突然鼓角齊鳴、喊聲震天。一時間,城外早已燈熄火滅的周軍大營人喊馬嘶,北周大將尉遲迥披掛出營,然,洛陽城中卻無任何動靜。
夜風凜冽,周人馬蹄凌亂、罵罵咧咧聲中,依舊回營。
須臾,吶喊擂鼓聲又起,尉遲迥再次披掛出營,軍隊密如蟲蟻集於洛陽城下,罵聲四起。
南門囂喧,而靜謐的北門,在漆黑夜幕的掩護下,吊橋被靜靜拉起,一百精騎縱馬悄然出城門,望北邙而去。
出洛陽北門,走阡陌小道,距邙山並不遙遠。北邙始自洛口,西逾平陰,連綿百餘里,屬丘陵地形,山勢並不高,最高峰為翠雲峰。
據逃出來的李熾、楚炅二將所敘,蕭颯他們,就是被困在翠雲峰南面的山谷中。
昔日,我在洛陽軍中,時常跟隨段大哥奔走於河洛之地,對這附近的地形,早已熟悉。
北邙山頭少閒土,盡是洛陽人舊墓。邙山被伊、洛、瀍、澗四水乃至黃河環抱,人稱中龍之脈,在風水學中,為葬地的上上之選。故,自古有‘生於蘇杭,死葬北邙’之說。
暗夜行軍,靜靜穿行於帝王將相的墓地之間,除了馬蹄聲,靜得只有耳畔呼嘯的風聲。進入山中後,眾人下馬扯轡,口中銜有一枚果核,沿著一條久無人煙的荒僻古道,步行直插翠雲峰南麓,山中古木參天,黃葉盡落,深藍夜幕透過樹枝變得破碎,腳踏落葉的沙沙聲,偶有鳥兒扇翅驚起。
在密林裡行了數里之地,即可望見山下週軍轅門,火光點點,結帳連營十數里,扼洛陽南北往來之咽喉。那兒,屯有雍州牧齊王宇文憲、同州刺史達奚武、漢州總管王雄的七萬大軍。
而蕭颯他們就被困在距周軍轅門不足千米的翠雲山幽谷之中。
第398章:翠雲山谷 2
翠雲山下的這處山谷,四面皆絕壁,猶如布袋狀,袋口一紮成絕谷。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如此一來,谷外之人輕易不得進,谷內之人也出不來。
據李熾道,段大哥他們來時各自帶有四五天的乾糧,故性命應是暫時無憂。而北周似乎也不屑於為了谷中的數百人虛費人力,不過將谷口封了個嚴嚴實實,大家一起虛耗著罷了。
李熾俯身穿過叢雜樹枝,蹲至我身側,輕聲道,“鄭姑娘,你們要小心,切記不可戀戰。”
我點點頭,“我明白,你們也要小心。”
於是按原計劃,一百人兵分三路而行。李熾帶著十人輕身沿山脊向北而行,如果順利的話,他們將避開周軍耳目,從谷頂順粗繩直下,至谷底找到被困的眾人。楚炅則率二十人反向往西,埋伏在翠雲山至洛陽的必經之路。而我率餘下的七十人仍埋伏在原地。
夜,萬籟俱靜,靜得可以聽到自己撲撲的心跳之聲。
終於,一枝火箭從谷中射出。
我毅然起身,道,“上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