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部分(第3/4 頁)
,連幾位能上朝的阿哥也好奇,太子什麼時候這麼勤奮了,忍著傷就來上朝了。
“皇上駕到”一身龍袍的康熙坐在龍椅上掃視眾臣,等看到跪在下面的太子的時候,康熙皺了下眉,“平身”
“胤礽,朕不是允許你這幾天不用上朝嗎,要是傷口惡化了怎麼辦。”
“回皇阿瑪的話,兒臣詢問過太醫,太醫說只要這個胳膊不動,不會影響到傷口癒合的,而且最近國事繁忙,兒臣身為太子,自當為皇阿瑪分憂,怎能因為一個小小的傷口就躲清閒呢。”太子正義凜然的說道。
太子這番話贏得下面的大臣一眾好感,連康熙都滿意的點點頭,“朕心甚慰,既然太子這麼有心,那朕也就不說什麼了,不過你要是堅持不住了,就趕緊說,別逞強。”康熙還是不放心的叮囑了一句。
第五百三十六章 把兒子養廢了
等商議完國事後,胤禛走出隊伍,跪在地上請罪“皇阿瑪,兒臣跟皇阿瑪請罪,因為兒臣的疏忽使得太子遇刺,都是兒臣的責任,兒臣自請皇阿瑪重處。”
胤禛這一出來認錯,讓太子愣住了,他本來準備了不少的後手還等著給老四一個教訓呢,沒想到他自己倒站出來了,他現在再狠狠的打擊老四,是不是顯得太沒有風度了,恐怕皇阿瑪也會不高興,畢竟他還有把所有的證據都指向老四,老四也就只能擔一個疏忽的罪責,這樣的懲罰對老四來說不疼不癢,有什麼用。
“皇阿瑪,這並不是四弟的錯,當時觀眾有幾萬人,雖然每個入口都經過詳細的檢查,但總會喲疏漏發生,要是這次刺殺事件真是衝著太子去的,那必會提前預謀好,四弟就是安排的再好,也會防不勝防,畢竟體育館裡不僅有觀眾,還有很多的工作人員,來來往往的,不可能每個人都被排查,兒臣認為眼下最重要的是趕緊抓住兇手,沒準這件事就是倭國所製造出來的,他們知道兩國將會發動戰爭,所以在我國製造混亂,請皇阿瑪三思,眼下國事最重要。”四弟想擔責,大阿哥哪裡會同意,他得到納蘭明珠的暗示,務必讓老四沒事,只要老四沒事,那麼老四就沒有藉口跟著出征,只能老實的待在京城裡。
而且把這場有預謀的意外推到倭國身上去,這樣也能為接下來的出兵找到很好的藉口,要知道現在皇阿瑪準備出兵,藉口可是準備的不怎麼充分呢,權衡利弊,皇阿瑪也會把這件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這樣朝臣和百姓們關注的重心都在戰爭上,而不是皇子鬥爭上,皇阿瑪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皇阿瑪,這件事不怪四哥,是兒臣沒用,沒把四哥交代的事情辦好。當時在體育館負責的是兒臣,皇阿瑪要懲罰就懲罰兒臣吧。”這時五阿哥也走了出來跪在地上請罪。
太子不免有些急了,他忍著疼痛來上朝為的是什麼,還不是為了除掉老四,就是除不掉老四,也要讓老四掉一層皮。現在倒好,他這些兄弟們都站出來為老四求情,那他算什麼,他這一槍就白捱了。
看到太子手上的暗號,一位大臣站了出來“皇上。微臣有話要說,大阿哥和五阿哥的話有些道理,場地那麼大人又多,難免會有些疏漏,但這不是逃避責任的理由,遇刺受傷的是一國太子,這件事必須有人站出來接受懲罰,這樣才能以儆效尤,免得大家不把皇室成員的安危當回事,據微臣所知。當時皇上您要親自上臺發表致辭,不是微臣危言聳聽,要是皇上真的去了,那所造成的後果不是誰都可以承擔的,這件事不僅是對太子一個交代,也對對皇上您一個交代,真兇要抓,但也必須有人站出來承擔責任。”
這位大臣雖然沒有點名道姓的說是誰,但誰都知道他是要胤禛來擔這個責任。
“皇上,臣也同意阿奇大人的話。太子是一國儲君,這件事不能這樣隨隨便便的大事化了,這樣的處置只會讓太子陷入更大的危險之中,而且這件事背後有什麼陰謀還沒有揭開,簡單的處罰只會讓幕後真兇逍遙法外,這件事不免太巧合了,太子給刺殺之後,兇手立馬就逃走,而且還有人接應,其家人也早已經提前離開,兇手一家全部逃離海外,想必國外也已經安排好了,這樣快速的安排不是誰都能做到的吧,而且他們搭乘的那艘海船是皇后娘娘旗下船隊的貨輪,那船是貨輪,除了除了海員和貨物之外,任何人都不搭載,不知道是誰安排的他們能逃上那條貨輪,這可不是僅僅有關係就能做到的,據微臣所知,皇后娘娘旗下的產業規矩可是很嚴格的,要是往常絕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請皇上徹查此事,太子的安穩代表著帝位傳承和江山社稷的穩定,而且還是在這要征戰前夕,發生這樣的事,於國於民大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