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第2/4 頁)
道:“這……怎麼還有此物?”
“什麼?”竇榮興和周肖以及宋吉藝進來,三個人看到也是目瞪口呆,紅著臉撇過眼去,周肖道:“九言,你雖年輕,可也要節制啊。”
杜九言這才發現,剛才紅樓上丟下來的那塊布,並非手絹,而是女子的肚兜。
開放啊!
“會節制的,多謝周兄提醒。”杜九言擺了擺手,“不該留的,都丟了吧。”
宋吉藝好奇地盯著肚兜看著,眼睛發亮,竇榮興拍了他一下,道:“你做什麼,這般猥瑣。”
“沒、沒見過!”宋吉藝嘻嘻笑著。
竇榮興氣的翻白眼,說的好像他們見過似的。
“辦正事。”杜九言問道:“人約了何時來?”
竇榮興回道:“說辰正就到。還有點時間,要不,你看看其他幾件案子?”
“好!”杜九言將肚兜從宋吉藝手裡搶過來用紙包著丟在一邊,“做事。”
宋吉藝遺憾地去抱了幾個卷宗給他,“你、你看看、我、我錄的、好、好不好。”
兩個案子,一個是悔婚的案件,一個是鄰居爭房的案子。案情錄的脈路清晰,有問有答,最後還自主列了幾個案情重點。
“不錯啊。”杜九言很驚喜,“看你錄的卷宗,省了很多事,一眼掃下來,案情就明白了。”
宋吉藝眼睛發亮,像是得了個寶貝一樣,湊著杜九言道:“謝、謝謝、誇、誇獎!”
“不過這個悔婚案子可以接,爭房的就算了。訟費出的太低,而且事情過了三十幾年,什麼證據都沒有了,很難辯的明白。”
這種案子,典型的吃力不討好。
如果兩家願意調解,他們可以上門中間人,如果要上公堂,就免了。
“知、知道、道、了。”宋吉藝點頭,他懂杜九言的意思,接案子他要先篩選一遍,不要是個案子就接。
幾個人坐在一起,將眼下三尺堂裡待處理的五個案子分析了一遍。
杜九言覺得,她自己也有進步,以前只接刑事類,現在民事糾紛甚至婚姻情感,她也能抓住脈絡。
“還是刑事案件有意思點。”杜九言合上卷宗,道:“往後這種民事糾紛,你們上。刑事的案件,歸我!”
大家沒有異議,有分工後,每個人能主攻一種案件,更加容易迅速積累經驗。
“竇先生在嗎?”就在這時,有人敲門,竇榮興迎進來一位牽著孩子的婦人。
婦人三十歲左右,或許更年輕點,面板很黑,個子也不高,穿著藍色粗布褂裙,已經洗的發白,粗大的手牽著一個八九歲的小姑娘,小姑娘的容貌不太像婦人,粉白的單衣上打著補丁,冷冷地打量著大家。
“這位就是梅嫂子。”竇榮興給杜九言介紹,又請梅氏進門,“吃早飯了嗎,快請坐。”
劉氏應道:“吃過了。”也不太敢看屋裡的幾個男人,牽著孩子坐下來。
------題外話------
桃花太多,也是吃不消。
第103章 梅氏告夫(三)
梅氏案子看著很簡單。
她男人朱一正在六年前收棉花到邵陽來賣,機緣巧合認識了一個朋友,兩個人合夥到各地收購棉花,再尋人織成布染成顏色,一年後兩個合夥開了一間布莊,生意紅火。
但合夥人卻在布莊開後不久,一次出門時遇到山洪死了。
巧合的是,這位朋友孑然一身,沒有父母家人。
兩人合夥的鋪子自然而然全歸朱一正所有。同一年年底,朱一正又開了一間鋪子,並停妻再娶了東街的柳家武館小姐為妻。
兩人成親四年,育有兩子,長子三歲,次子一歲不到。
這期間,朱一正沒有回過一次老家,家中父母妻兒皆不問管,曾經一度,家裡人以為他死在了外面。
但就在今年,村裡有人來邵陽走親戚,見到了在鋪子裡逗兒子的朱一正,回去後就告訴了梅氏。梅氏走了百里路到了邵陽,幾經打聽找到了朱一正,卻被他拉到巷子裡一頓打罵恐嚇,嚇回了家。
梅氏傷心絕望,還尋死過一次,救回來後念著女兒,便咬牙活了下來。
現在朱一正的母親病重,梅氏又來過一次要錢,但朱一正沒有出面,梅氏卻被柳氏攆了出來。她回去後,在村中里正的主持下,包括朱一正父母在內的,朱家村一百二十戶人家,個個摁了手印,並給梅氏湊了二兩銀子的路費。
她帶著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