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部分(第3/4 頁)
做生意的人想的都很周到,這一點杜若是自愧不如的。當時杜蘅安排他們出行的時候就試試妥帖。杜大爺說了幾句,又回頭看著杜若道:“大侄兒,過兩年要是芸兒能中舉人,我就把他送到京城的玉山書院去,聽說那邊的學風嚴謹,比太學都好。”
玉山書院是民辦書院,雖然並不是以科舉為主要目的,但是書院的山長是大雍的大儒,裡面不光學風嚴謹,而且思想開放,學習講究經世致用,培養了不少心懷天下,情繫子民、關注國運的人才。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雖然玉山書院不以科舉為目的,反倒出了不少狀元之才,在歷屆科舉中,也比太學生表現出眾,所以很多名門官宦人家,情願把自家的孩子送往玉山書院去求學。
“那裡頭的學風確實是不錯的,每年的師生辯論和講會都非常精彩,若是芸哥兒能去那邊求學,自然是更有精進的。”杜若打心眼裡覺得杜芸是可造之材,倒是欣然接受了杜大爺的提議。
兩人又送別了幾句,一眾東西便都搬上了船隻。船家撐了鎬,慢慢離岸,杜若便站在船舷上,想著杜大爺和林氏拱了拱手,行禮道別。
劉七巧上了船,也感嘆了起來,在古代走個親戚不容易,一來一回就是三個月的時間。人的一輩子才有幾個三個月呢?就像杜老太太剛才說的,只怕下次兩老見面,其中的一個定然是躺著的了。
其實古人是很有落葉歸根的觀念的,不然的話當年跟著先帝背井離鄉的那麼多京城人士,最後都一呼百應的跟著新皇回了京城,杜家的根基在北邊,這誰都知道。
杜老太太見劉七巧坐在船艙裡頭髮呆,以為她又要暈船了,只關切道:“七巧這是怎麼了?臉色看著不大好。”
劉七巧其實不外乎也是想家了,她第一次離前世自己的家那麼近,卻連自己家的影子都瞧不見,一轉眼便又要走了。
“沒什麼,只是覺得,這世間的事情,有時候還真是說不清道不明的,只希望二叔公一家子都能好好的。”杜老太太便笑道,伸手拍了拍她的手臂道:“放心,你和大郎不會像你二叔公和二嬸婆的,你們是自己看對眼的,怎麼也別他們強了不知多少倍了。”
劉七巧心裡又嘆了一口氣,古代人覺得自由戀愛就是婚姻的保護鎖,可其實現代人就算是自由戀愛,還不是很容易就分手了,據說八零後的離婚率是百分之三十九。在古代很少有離婚這種事情,但是有的只是比離婚更糟糕的事情。男的一個勁兒的納妾,女的一個勁兒的給妾使絆子。
劉七巧想到這裡,見杜若從外頭船舷上進來了,忽然就想到一件事情,只張口問杜若道:“那天去給趙王的小妾接生,他給拆紅了沒有?”
杜若擰眉想了想,好像確實忘了這件事情,當時都已經過了三更天了,兩人都又累又困的,睡還想到這件事情來。杜若只搖頭笑道:“你怎麼就想起這個來了,不過好像還真的是忘了。”
劉七巧一臉正色的點了點頭道:“沒事,等你回了京城,記得修書一封,讓趙王爺把欠的銀子補上,我劉七巧等閒不給人接生,生一次價錢自然也是不便宜的,給他打個八折,就八百兩吧!”
杜若差點兒被劉七巧逗的噴出一口老血來,只笑道:“媳婦你是開黑店的?”
劉七巧想了想,有些不好意思道:“那就讓他看著辦,想給多少給多少吧。”
杜老太太見兩人聊得開心,又想著回家的日子近了,也只覺得神清氣爽,心情也好了不少。
這一路上還算順利,因為是趕在了過年前前頭的那一批,所以一路也是通行無阻的。聽船家說,要是再晚半個月,那時候從江南往京城去的船就多了。很外放的官員家屬,過年的時候是要往京城家裡頭團聚的,到那個時候,十艘船裡頭有九艘都是官員女眷,就靠在岸邊一路請安,都能把人的腰累折了。劉七巧這會兒也總算明白,為什麼杜老太太堅決要早些回去,原來還有這樣一說。杜二老爺雖然是太醫院院判,但畢竟不是朝臣,杜老太太年紀再大,也沒受過朝廷誥命,所以遇上那些高官太太們,還是要行禮的,她就不喜歡這樣,早早的就繞過了。
等船到大沽口的時候,杜蘅已經帶著人在碼頭上等了三天了,見了插著杜家旗子的船靠岸,杜蘅只興奮的在碼頭上著手。雖然外面海風很大,但杜老太太還是忍不住站到了船舷上頭,看著船家慢慢的將船靠岸。
和金陵相比,北邊的天空就乾爽了很多,初冬的太陽光照的人臉上暖暖烘烘的,雖然也是冷,卻和南方的溼冷不太一樣。劉七巧由丫鬟扶著上岸,杜蘅見了,只彎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