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部分(第3/4 頁)
扶上肩輿,垂下眼睛,若有所思。
李妃已經在裕祥宮裡等候多時。家裡人一來,便要迎出去,應是上服侍的禮儀媽媽勸止了。待太夫人一行人向她下跪行禮時,她再也坐不住,站起來上前幾步,攙住太夫人:“母親不必多禮。”眼睛卻含著淚看向竇太姨娘,嘴裡說著:“快起來。”
竇太姨娘的頭已經深深伏在地上,身子卻一直止不住的抖動。
旁邊宮女之機,上前把涵因和竇太姨娘也攙扶了起來。
賢妃賜了座,眼淚止不住的往下掉:“母親身體可好。”
太夫人此時倒是通情達理的很,並不吝惜提竇太姨娘:“我和你姨娘都好,娘娘放心。”
竇太姨娘一邊流眼淚一邊點頭附和。
太夫人便和賢妃說了些家裡的近況,都是報喜不報憂。竇太姨娘只是看著女兒掉眼淚,她雖有誥命,但品秩比太夫人低太多,如今女兒位居一品妃位,她更是不敢插嘴攀談。不過太夫人說了幾句,就拉著竇太姨娘一起。竇太姨娘一副受寵若驚的表情,不似作偽,看樣子從前太夫人是不這樣的,如今則要給李妃面子了。
說了半日,賢妃抹了抹淚,才想起涵因來,十分過意不去的說道:“弟妹如今越發端莊賢淑了,三弟娶了位賢妻。”
涵因笑道:“娘娘謬讚。”李妃又拉著涵因問了李湛的情況,又是感慨一番。
這時宮人回報:“泰王從學裡回來了。”
李妃忙笑道:“快請。”
這麼長時間不見,泰王長高了不少,只是身子看著比同齡孩子瘦弱,臉色也白,給李妃見禮之後,一抬頭見到涵因起身相迎,笑道:“小姨母來了。”
涵因有些驚訝泰王的變化,以往在毓福宮那裡,賢妃不發話,泰王是不敢多說一句多走一步的,如今給李妃請安雖是依禮而行,動作卻不似以前那般僵硬,說話也顯得輕鬆隨便。
眾人給泰王行禮,泰王趕緊免了,又拉著太夫人叫外祖母,這讓太夫人很是高興。
賢妃笑著對涵因:“我知道你們姨甥之間有許多體己話,你就多陪陪泰王吧。”她看著泰王,臉上洋溢著慈愛的笑容。
涵因看著賢妃那平淡溫柔的臉,第一次覺得這個女人也可以這樣美。(未完待續)
正文 二百二十章 皇恩
涵因隨著泰王到他所住的偏殿,數月不見,泰王臉上的沉鬱之色減少了不少,臉上恢復了幾分男孩子的活潑和生氣,拉著她親親熱熱的叫著:“小姨母。這麼些日子你都沒進宮來看我。”
涵因笑道:“這不就來了,往後也會找機會來探望殿下。”
紫秀過來給涵因上茶,笑道:“殿下很是惦記鄭國夫人。”
“殿下氣色不錯,這都是你伺候的好。”涵因接過茶,看是沖泡的散茶:“果然是個妥帖的,連我愛喝這種散茶都記得。”
紫秀笑答道:“鄭國夫人謬讚了,奴婢不敢當,這都是奴婢的分內之事。”說完,行禮退下,讓涵因跟泰王聊天。
“我姨夫是個什麼樣的人?”泰王很是好奇。
涵因想了想,笑道:“是個通透人。”
泰王露出不解的神色。
涵因笑著撫了撫泰王的腦袋:“有機會讓你見見。我看殿下的身子好了許多,往後要多活動活動,要不皇上行獵,殿下不去多可惜。”上次秋闈泰王沒有去,涵因疑心他又病了。
泰王笑道:“我現在身子好多了,姨母不必擔心,上次姨母教我的五禽戲,我每天早上都堅持做的。上次是因為母妃病了,我為了盡孝道,所以沒去。”
涵因點點頭:“殿下真是長大了。”
“父皇每次來都要考較我功課,姨母原先也最上心這個,怎地現在卻不問了。”泰王很奇怪。
涵因自然不能跟他說,從前他只是個無權無勢不被人看中的皇子,自然要靠自己的表現掙來皇帝的恩寵。而現在他被皇帝推到風口浪尖,表現越出色,越是扎人眼,只笑道:“殿下的功課我自然是放心的,我還怕殿下太用功,累壞了身子呢。嗯,那殿下最近都在學什麼?”
泰王掩飾不住自豪的神情:“師傅說我《春秋》已經通了,現在正在學《尚書》。”
“殿下如何看吳季子?”涵因似是隨意的問道。
說起春秋。涵因不禁想起東漢明帝劉莊做皇子的典故,當時劉莊的母親陰麗華還是貴人,他還是是庶子的身份,光武帝劉秀摸著他的頭說道:“吳季子”,這裡的吳季子是引春秋的一個典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