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部分(第1/4 頁)
兵部尚書最懂軍隊體制,他都這麼說了。其他人自然也沒別的說的。
陸憲盯著柳正言看了半天,也在她臉上看不出什麼,特意強調:“皇上下旨問責,但還要你們兵部安排好,那邊要有人主事才行,不如暫調一個人過去。”
“調人就不必,右屯衛將軍魏孝琨熟悉軍務,讓他暫代大將軍即可。”柳正言笑呵呵的。似乎看出來陸憲在想什麼。
“也不必暫代吧,左不過這些天,右屯衛將軍有兩個,一個魏孝琨、一個馮威,有事讓他們商量著辦便是。”陸憲平復了一下自己的心情。腦子又開始運轉了。
“軍隊最忌令出多門,必須得有一人負責。”柳正言很果斷的駁了這條。
皇帝想想這畢竟是個冠冕堂皇的辦法。再說薛進也未必敢對抗中央,雖然他很想現在就新調個人過去接手。但是畢竟要考慮到西北大局,不能把薛進逼的太緊了,於是點點頭:“就按照柳尚書說的辦吧。”
靖國公垂著眼皮思索一番,啟奏道:“皇上可派內衛指揮使劉錦為監軍,在薛大將軍回長安這段時間,監督軍紀。”
皇帝正想把劉錦調開,好讓副指揮使魏伯顏再整治一番,而且軍隊素來和內衛有齟齬,也不怕劉錦有什麼動作,這個提議正合他意,便也准奏了。
散朝後,陸憲故意等著柳正言一起走:“柳尚書真是老成謀國之人啊。我還以為柳尚書也主張不查呢。”
柳正言望望天,打著哈哈:“自然是要為皇上分憂。”
“只是不知道薛進薛將軍會怎麼想老尚書的此番作為。”陸憲出言試探,想看看柳正言的臉上會露出什麼端倪。可惜,他只看到那一道又一道的褶子。
柳正言笑道:“還能怎麼想,自然是急著上京跟皇上陳情,討回清白了。”
陸憲放棄了努力,皮笑肉不笑的說:“若是他自己的說法沒法讓人信服,可還是要查的。”
“那是自然。”柳正言捋了捋自己精心修剪的白鬍子。
陸憲便不再多說,向後瞟了一眼:“有人排著隊呢,在下就不奉陪了。”說罷,快步走向宮門外。
李明哲故意在後面慢慢的走,見陸憲走了,才走上前去:“我們爭了半天,是不想讓那起子人得意,難道就爭出老尚書這句話來。”
柳正言仍然笑呵呵的捋著他那幾根鬍子:“薛將軍自會承左相的情。只是左相莫要改了初衷便是。”
李明哲知道此事柳正言和薛進必然有什麼主張,一時便想住了,待他再要細問,柳正言已經慢悠悠的走遠了。
鄭鈞冷眼聽著看著大傢俬下傳的小道訊息,從不說什麼,間或有人打聽薛進的情況,也被他小心的應付過了。他已經從大家看他的眼神裡對他的言語試探中知道,人們已經把他劃為薛進一黨了。
如今的目光也只是猜測探尋,薛進若是倒黴了,他們的神情又不知會變成怎樣。(未完待續)
正文 第一百一十二章 國事家事
涵因只能間或從鄭鈞和皓軒那裡得到些訊息,窺得朝廷上的情勢。鄭欽一直沒回來,也不知道訊息是否傳遞到了。
這些日子,她便常去找哥哥:“這事哥哥跟舅舅說了?”
鄭鈞點頭:“長談了一次,但舅舅沒有表態。”
“哥哥這次沒把底全兜給舅舅吧。”涵因想起鄭鈞之前的表現,很是不放心。
鄭鈞一笑:“你叮囑那麼久,我哪能還不留心。只說了叔父可能和杜家聯手想要對付薛將軍。”
“那舅舅怎麼說?”涵因追問道。
鄭鈞搖搖頭:“沒表態。不過聽到叔父和鄭家聯手,看樣子很是不悅。”
“咱們山東士族向來和關隴世家不是一路的,關隴那邊除了跟咱們齊平的李姓關係近些,其他家都多多少少有些不對付。叔父這樣做,舅舅自然是滿心疑慮了,不過礙於親戚情分,恐怕也不會說什麼。舅舅這些日子稱病在家,想必是不願意摻和這事。”涵因分析道。
“只是不知道柳老尚書怎麼想的,讓薛帥回來,豈不是羊入虎口。”鄭鈞皺著眉頭,柳正言實在讓他看不懂。
“也未必,我看薛將軍這時候回來倒是好事,現在又是饑荒又是流民,皇上總不會讓邊關在這時候亂起來。暫代的魏將軍不是薛帥的心腹麼,你怕什麼,最多也不過是榮養。要是再晚,等皇上騰出手來,再想回來可就不那麼容易了。”涵因笑道。
鄭鈞不解:“你這是什麼意思?薛將軍這些年忠心耿耿,難道皇上會猜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