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部分(第4/4 頁)
不同。他家如果要出海貿易;就要透過牙行代理;這其中又是一層的打點。所以;一樣過海貿易;華記的成本比他家要低很多。
其實;華記並不是為了賣銅而去日本;他們去販銅販鐵是為了工業原料。所以;從日本帶回來的貨物並不多。販給他們的漆器實際上是閩地製造。
投了幾天;還是缺少銀子;時間已經二月中旬了。再不買貨就來不及了。四月底;船要從乍浦港出發;趕不上季風;跟不上船隊;大海里航行是很危險的。這時楊啟明才想起華記來。想到他家近年來不聲不響的做生意;雖然不是很起眼;但算來也是很有賺頭。砂糖;火柴都是他家的強項。火柴是不敢帶去日本;因為大家都在猜想那玩意來自東瀛。他家還計劃要多販些火柴回來。華記的火柴;批發價四文左右;想來東瀛的火柴只要一文兩盒。但是;砂糖如果向他家先賒了帳;迴轉到家;再和他家結算;應該是可以的。
這才在近水臺定了雅間;讓楊萃餘請了於立清來。
於立清前面示好被楊啟明無示了;這下知道他急了;本應該搭搭架子;可是關係到平蓮石;他立即去赴約了。
出乎於立清的意料;楊啟明並沒有向於立清借銀子;他向於立清借貨。
借四十萬斤的砂糖壓船。
於立清在心裡很快的盤算了一下:琅琦的糖廠一半是自家種的糖蔗;另一辦是收購周邊地區的甘蔗;一年的砂糖產量不過一百萬斤。雖然和晉商做了兩年的貿易;但那些也只不過是八萬;十萬的小生意。琅琦的主要貿易還是和日本及歐洲。如果借給楊家四十萬斤;不知能不能拿的出來。
楊啟明加說道;“每斤我算四百五十文;但要到年底再結帳。”
砂糖在國內的市價是一斤三百文;買給晉商的批發價;也不過是二百文多點。但是運到了日本;砂糖價最少也要六百文。
於立清算來;這比華家自己販去日本的糖要少了九萬兩銀。這個數字超出來自己的預算。
就對楊啟明說;數目太大;他作不了主;說要回去和東家商量了後;再與他說。
楊萃餘送走了於立清;回到雅間;見楊啟明正要離開。
若是平日;他也不敢和這位大伯多話;可是;如今;他也知道;自己能為楊家派大用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