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關係並不深厚,只是萍水相逢,遠不如徐達、吳良這些人是從小摸爬滾打一塊長大的生死之交。也許後來在起事的過程中發生了擺不上臺面的事,所以明史對這二人沒有記載。
這個推斷還是有其根據的,凡是正史,對皇帝的生平事蹟進行記述的時候,都會有所避諱地選擇一些能夠突出其光輝業績的地方,而免除影響皇帝聲名的不良因素。畢竟正史是要經過皇帝的過目才會給予公佈儲存的。
漢朝的司馬遷因為在《史記》中對漢武帝的功過是非進行過懷有個人色彩的評論,結果被砍掉膝蓋,投入了大獄,這個史上有名的案例對後世的史學家們形成了足夠的震懾,再無人敢在歷史問題上實事求是。
人們要了解歷史的真相,有時往往要求助於野史,這也是一種頗為悲哀的現象。
清朝順治皇帝的死亡之謎,也是一個歷史盲點,正史記載順治皇帝是患天花而死,民間傳說卻認為他中途出家。但不管怎麼樣,他的早退成全了康熙的輝煌。從可信度來看,正史的記載遠不如民間傳說。皇帝出家,對於皇室來講是天大的醜聞,更是恥辱,肯定會百般掩蓋。
從康熙帝開始,佛教僧侶在中原的地位陡然上升,依稀有國教的風範,從這個跡象可以看出,順治出家並非全是空穴來風。
當然,做為正史的明史和民間流傳的野史都會有所做假,均是不足為信,除非親臨其境,那麼見到的就是後人不為所知的真相了。
大約十分鐘的時間,兄弟們就簡略交待了自己的身份。徐達簡單講了被元兵追捕的過程,聽起來慘不忍睹,驚險無比,堪稱死裡逃生。蝗災連年不斷,田裡收成不好。又鬧瘟疫,壯男們死的死,逃的逃,村裡大部分只剩了婦女和小孩。天災人禍,難以遏止。飢餓之下,吃人肉的情形屢有發生。有的人家甚至易子而食,當然,這個“子”不是兒子,而是女兒。
所以哥幾個為了活命,早就聚了百十號人,鍛造了刀劍兵器,每天做著搶劫官糧的生意,以低價販賣給各地的農戶。久而久之,漸漸形成氣候,同奉朱元璋為大哥,組成一支小小的義軍級別的部隊。
徐達說,大家只為養家餬口,殺他個痛快,有銀子拿,有飯吃,就心滿意足了。
昨夜大家正在聚會,準備去搶濠州新灌滿的糧倉,未料內部出了叛徒,走漏了風聲,中了官兵設下的埋伏。雖然那個不走運的叛徒被當場斬殺,但一陣激戰之後,大夥跑散了。死了十幾個弟兄,又被狂追了一夜,足足跑了百八十里,繞了個大圈,不知跑丟了多少雙鞋,才甩掉了他們,暫時安全。
偷盜糧食,放二十一世紀,這叫國家的蛀蟲。怪不得當兵的瘋狗一樣的追殺。朱雲天暗想,百十個弟兄?看來不是自己的判斷出了失誤,就是歷史的記載本來就是失實的。這時候的朱元璋已經當上了黑社會老大,集持械搶劫、地下銷贓、武裝拒捕於一體,形成了一定的氣候。
徐達拉過一個比他高半頭的粗壯男孩,說:“大哥還記得嗎?他是湯和啊,昨天他幫大哥捱了一鞭,還搶了一袋稻米回來,只是哎,如果那支公主的衛隊不出現就好了。”
“湯和?”
朱雲天搭眼打量著這個位列“明朝開國二十四名臣”第二的著名大將,想從他身上找出點與眾不同的東西。仔細一看卻極其失望,湯和長了一張蒙古人似的麻袋臉,眼睛很小,寬眉大耳,倒是面善的緊。
聽說他是個聰明人,是那些有功之臣中唯一安度晚年的一個,不知這顆醜陋的腦袋裡到底裝了多少智慧。
見朱雲天正認真的審視,他憨憨一笑,面露極為謙卑的神色,上來握住朱雲天的手:“大哥,你別為我擔心,那鞭抽在背上,憑我的身子板嘿嘿,屁事沒有!”
朱雲天差點昏倒,做人的差距真不是一般的大,剛對徐達的溫文儒雅表示了一番讚歎,心裡正想這位湯和不知要說出什麼羅裡羅嗦的三字經之類的文言文,這句“屁事沒有”瞬間便讓他對這群未來的名臣“刮目相看”??原來,流芳千古的人也是會說髒話的。
朱雲天若有所思地摸著自己的眉頭:“噢,明天的公主衛隊,莫非是”
“看來大哥確實受了驚嚇,就是官兵啊。蒙古人圍住我們,動手之時大哥一馬當先,勇敢極了,小弟十分佩服!但沒想到當頭的那個蒙古軍官有幾下拳腳功夫,將大哥,後來的事情大哥想來就不記得了吧,兄弟幾人急於為大哥找回面子,上去一陣亂戰,咱們死了兩個弟兄,對方也死傷不少,眼看就要將其打成肉餅,這時來了一隊過路的兵士,護著一個叫狗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