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部分(第2/4 頁)
界地殘暴程度。駭人聽聞程度,對歷史影響程度都可以說是空前絕後。
那究竟什麼是沿海遷界呢?簡單來說,它就是在長達二十多年地時間裡,讓中國從世界上海岸線最長的國家之一變成了一個內陸國家。具體點,滿清政府劃定一個瀕海範圍(從瀕海三十里左右,到瀕海四十里、五十里、乃至到二三百里不等),設立界碑,乃至修建界牆,強制處在這個範圍內的沿海居民遷移,有敢不遷移的,殺無赦,有敢越界的,也殺無赦。總之,讓距離海邊三十里到二三百里不等的整個中國沿海地區,成為一個無人區。在這期間,如果清廷統治者覺得遷海的距離太近,還會繼續下令,遷地更遠一點,他們對海洋的恐懼已經到了病態的程度。
而且,沿海遷界的過程也不是像現在的三峽移民那樣,先安置好移民的落腳,給予適當的資金補償,然後再一步步把居民遷移出去。沿海遷界的過程許其說是移民,不如說是一次空前絕後地屠殺和掠奪。
按照當時人地記載“勒期僅三日,遠者未及知,近者知而未信。逾二日,逐騎即至,一時蹌踉,富人盡棄其貲,貧人夫荷釜,妻襁兒,攜鬥米,挾束稿,望門依棲。起江浙,抵閩粵,數千裡沃壤捐作蓬篙,土著盡流移。”翻譯成白話,就是限期三天遷移,距離遠的人根本來不及知道訊息,距離近的人就算知道了訊息,也不相信。過了兩天,軍隊騎兵就到,於是富人全部拋棄自己財富,貧窮地人拿著鍋子帶著妻子兒女,全部流離失所,從江浙到廣東福建,沿海數千裡肥沃的土壤全部變成了荒野蓬篙。
遷界的時候,沿海居民就死了超過一半,剩下百分之二十不到的人,就算能夠到內地,離餓死也不遠了。而且官府在強行遷民的同時,就是燒。“稍後,軍騎馳射,火箭焚其廬室,民皇皇鳥獸散,火累月不熄。而水軍之戰艦數千艘亦同時焚,曰:‘無資寇用。’”
燒房子,燒戰艦,做的可謂徹底。
這還不算,官府不僅燒房子,殺百姓,就連樹木青草也不房過,“當播遷之後,大起民夫,以將官統之出界,毀屋撤牆,民有壓死者。至是一望荒蕪矣。又下砍樹之令,致多年輪囷豫章、數千株成林果樹、無數合抱松柏蕩然以盡。三月間,令巡界兵割青,使寸草不留於地上。”
清廷甚至對河流也不放過,其兇悍程度確實曠古未有。清政府為了防微杜漸,對入海的河流一律發兵把斷,河中釘立木樁,防止舟船透越。如福建省,‘其入海之水曰潘渡河、曰銅鏡河、曰廉村河、曰洋尾河、曰大梅河、曰赤頭河、曰云霄河、日開溪河,皆斷而守之’。有個興化縣。縣內白駒場原來建造了閘口四座,按照旱澇情況調節淮揚一帶的河水入海。儘管‘白駒場離海甚遠,並非沿邊地方’,清政府也悍然下令填塞,‘以致水無所出,淹沒田畝’,使水利變成了水害。”
甚至連一個就在大海中地海南島,滿清也硬是要讓島上居民與大海隔離起來。全島“邊周環立界二千七百里。惟海口所津渡往來如故。自餘魚鹽小徑俱禁斷不行”。
敢於出界的人都殺無赦,看著當時的記載,真是有觸目驚心的感覺,“每處懸一牌,曰:敢出界者斬!”“越界數步,即行梟首。”“著附海居民搬入離城二十里內居住,二十里外築土牆為界。寸板不許下海,界外不許
出界以違旨立殺。武兵不時巡界。間有越界,一遇斬首”。當時福建田縣黃石鎮千總張安,“每出界巡哨只帶刀,逢人必殺。截界十餘年,殺人以千計”。
沿海遷界實施了二十多年。大部分的時間都處於康熙的統治之下。如果開頭幾年,還和康熙沒有關係,那麼剩下的時間。康熙就是首要的罪魁。這人一面冠冕堂皇地大談“民心悅則邦本得,而邊境自固”,另一面卻恰恰在他統治下開始修建所謂界牆。原先沿海遷界不過是木柵、籬笆為界,土牆為界,而正是到了康熙統治下,開始正規地大興土木修築界牆,真是打算把中國包在裡面,徹底和海洋隔離。
在這種“盡夷其地。空其人”地境況下,廣東也前後兩次有數百萬遷界難民流離失所。拋荒田地五百三十多萬畝。是廣東有劫。
此外,康熙十五、十六年尚之信叛亂。廣東仍處於兵戈擾攘之中。經過清初三十餘年一連串的破壞。地方殘破。城鄉凋敝。人民死亡流散。田地大量荒蕪。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的摧殘。直至清朝平定三藩之亂和統一臺灣之後。為了鞏固其統治。安定社會秩序。康熙二十二年才在廣東實行復界還採取了一些有利於恢復社會經濟的措施。
“好一個滿清啊”
坐在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