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1/4 頁)
嗌佟N一崛靡松焦�吹模�潮惆鹽綬乖偎屠礎!�
“用不著他,我們仨不過多費兩天功夫。”爺爺氣未消,火未滅。
“爺爺,我帶了朋友,可以一起來幫忙。”水青把葉陌離算上,“您別嫌我們笨手笨腳。”
“你哪幹得了粗活?”二叔只當水青孩子心性,圖好玩。
“行啊。”誰知爺爺贊同,不顧奶奶的眼色,挺認真地要求,“先休息一上午,吃過飯就來幫忙吧。”
“老頭子,青青細手細腳,又是城裡長大的孩子,你讓她幹什麼農活?”奶奶很疼這個聰明的大孫女,唸書好,性子好,討人喜歡得緊。
“城裡長大怎麼了?她就算是狀元,也是我老韓家的子孫,一定得學會幹莊稼活。”爺爺也疼青青,因為重視,所以期望更高。
“奶奶,我想學。”水青出過趟國門,辛酸自知,早不是嬌生慣養的人。她看桃林挺大,能多個人幫忙總是好的。
奶奶既拗不過老頭子,也拗不過大孫女,只得隨這對爺孫倆。
下山的路上,水青開始問事情的始末。
原來她沒漏聽多少,簡單說就是自己老爸想接爺爺奶奶去城裡定居,順便把二叔和三叔的戶口都遷去。至於現在的山地,要麼轉包,要麼就放在那兒。可爺爺不願意放棄這裡,三叔也不好說就自己一家子去。所以今天正和二叔商量,想把意見統一,然後迫使爺爺改主意。如果兒子們都去了城裡,爺爺奶奶就只能跟著,因為他們年紀大了總要人照顧。誰知商量時,被爺爺聽個正著,劈頭蓋臉就罵三叔。三叔和爺爺爭辯,二嬸看父子倆吵得不可開交,趕緊把奶奶這個救兵搬上山。之後那些,水青都聽到了。
水青還記得前世爺爺奶奶搬到她家附近,二叔和三叔也到城裡,生活馬馬虎虎過得去。說起來,是老爸勸服了奶奶,而奶奶再勸服了爺爺。他到底是長子,在奶奶面前說話很有分量。而奶奶是爺爺的主心骨,別人不行勸,奶奶卻行。
“奶奶,其實去城裡生活不錯,不用日曬雨淋那麼辛苦。你們苦過大半輩子,該受我們這些晚輩孝順了。”水青就事論事。
聽三叔說法,鳳凰山不太好種,尤其是爺爺這塊。桃園產出一直不好,她聽爸媽也提過。除了桃園,就靠山腳下那幾畝菜田,還有為數不多的家禽,維持日常生活。日子緊時,還要砍竹編筐去賣,增加點賣筍的收入。一個大家三個小家,過得緊巴巴。要不是她家這兩年好過了,總往鄉下送錢,怕到現在還住不上紅磚大瓦房。
“你爸媽都是拿工資吃飯,還要供你讀大學,也不富裕。我們老的老,小的小,去城裡,不是添麻煩嗎?再說你二叔三叔沒讀過什麼書,只會種地,能找什麼工作?”奶奶原來看得通透。
水青張張嘴,沒再接著往下說。她總不能說自己最近挺有錢,所以無需擔心一大家子在城裡的開銷。這個功課留給老爸吧,反正最後他們還是會進城的。至於進城之後幹什麼,她會好好想想。
回到爺爺奶奶家,三叔正招待羽毛和葉陌離。別看剛才他氣勢洶洶,也就是嗓門大。奶奶立刻囑咐三嬸帶水青她們去早準備好的房間,自己讓三叔陪著去灶間說話。
三嬸不是個愛說話的。領她們去了朝南一間屋子,只說那是二叔女兒韓水蓮的房間。又說葉陌離的房間在隔壁,和她兒子韓水耕合住一間。然後,急急忙忙就趕著出去。
水青知道三嬸心急剛才的事,也就沒在意她疏忽自己的態度。打量著堂妹水蓮的屋子,儘管簡單,一張大床,一個矮櫃,一頂衣櫥,再加一張書桌,還是有女孩兒家的特色。窗上貼著粉色剪紙,牆上吊了個小布娃娃,桌上放著小小鏡框,裡面有個笑容很甜的女孩,應該就是水蓮。她比水青小兩歲,雖然沒考上雲上,也考進市區第二重點高中,從九月開始住讀。
“羽毛,吃過飯有什麼打算?”水青拿出牙刷毛巾放在寬寬的窗臺上,眼角瞥到一張摺疊床。還好,不用睡地上。
“我想繞到東面看看,聽三叔說,那兒的風景很美。”既然是採風,當然要多出去繞繞畫畫。
“要我陪嗎?”水青先顧羽毛,畢竟人生地不熟。
“不用,我就沿著山腳往東,天黑前一定回來。”羽毛個性獨立,常常單獨行動。藝術家,需要特大號寂靜空間。
“好吧,只往東,別亂走,免得你迷路,我們找錯方向。”水青細細關照。
羽毛說好,水青又向葉陌離交待行程,“趁沒開飯,我先給你補習,把書拿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