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部分(第3/4 頁)
內侍滿臉喜色的說道。RS
第三百三十章歡喜的仁宗
王大內侍滿臉喜色的帶著一個箱子回宮了,留下了文貽慶和御林軍守護著這裡。
文貽慶命令御林軍將船團團圍住,禁止任何人再隨意靠近,也禁止岸上的人隨意上船,他則是站在甲板上有一句沒一句的和兩位縣尉說話。
至於金礦什麼的,鄒家自然不會少了文家的一份,若是他開口去問反而落了下乘。
所以,他是談笑風聲,光風霽月,一臉的風輕雲淡
而在宮裡的仁宗卻沒有象他這船的鎮定
仁宗不停的在宮裡走來走去,眼角的餘光一直在那一袋金砂上面。
“金礦?金礦?”真有這麼大的金礦嗎?他著實不敢相信。
有宋以降,國內的金礦已經被探明的差不多了,就連銀礦也快挖完了。所以從皇佑年間,銀子的價格便慢慢的開始漲,從以前一貫相當於一兩,到現在一貫只能換半兩,銀子越來越貴重。不僅銀子貴重,銅也開始貴重了起來,於是朝廷就開始鑄造起大量的鐵錢來。
這兩三年,隨著中華總商會在海上貿易越來越頻繁,宮裡的用度也開始跟著鬆快了起來。女兒又是總商會最大的海運股東,雖然她將股份一分為幾,給幾個妹妹各分了一份,可是其中有一份是分給了仁宗。
這一份股份,每年能為仁宗掙來二三萬兩白銀。現如今,他再也不穿補丁輟補丁的中衣了,也開始穿絲綢和絹。
大臣們看到海運確實能賺錢,於是便一窩蜂的要求建船,要求國家組織海運。於是,前年宮裡內庫和國庫也出了錢,組建了一個有幾十條船的海事局,和中華總商會打起了擂臺。
說是打擂臺,可是大家都是本著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精神去辦。
無他,因為總商會的成員就是朝廷諸公。難道能讓諸公們為了國家把自己私人的財產給充公了嗎?自然是不能滴。所以,海事局和華商會很有默契的瓜分了宋朝的海執行業,哪怕是在海上見了面,也是客客氣氣的打聲招呼,甚至還經常在一起跑。
他們又將幾個歐羅巴國家給瓜分了一下,海事局只能在這幾個國家出售貨物,華商會只能在其他的國家出售貨物,貨物價格又進行了統一,如此一來便沒有了貿易上的矛盾。
慢慢的,宋朝的船隻遍佈了全球,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海運國,每年為朝廷帶來巨大的稅收和利潤。尤其是富沙州,這一個州每年就為朝廷能帶來一千多萬緡的稅收,成了宋朝最大的稅收來源。
有了錢,一切的事情就好辦了,有災荒?好辦,國庫裡有錢;疏通河道?好辦,國庫裡有錢;有災民?好辦,國庫裡有錢;沒糧食了?好辦,國庫裡有錢
宋朝進入了建國以來,最輝煌的一個時代,滿朝文武都變成了億萬富翁,都不拿錢當錢,可是隨之而來的卻有一個問題。
貨幣嚴重不足,制約著經濟和海運的發展,因為金銀不易攜帶。
現在朝中已經開始有人要求發行大面額的紙幣或者金幣,用以代替白銀和銅錢進行交易了。
紙幣可以發行,可是金幣卻難。
仁宗這兩年因為自己手裡就有海運的股份,所以很是惡補了一下海運常識。再加上文彥博又時不時的向他上幾道表章,幫他普及一下金融知識。
他終於瞭解,如果朝廷要發行紙幣,那麼國庫裡就必須有足夠的金子或者相應的銀子來做為質押品。否則一旦紙幣產生動盪,那麼給底層的百姓帶來的危害將是巨大的。百姓的利益受到了侵害,自然就會揭竿而起。
他明白了什麼叫金本位,什麼叫銀本位。
如果海外真有一處這麼巨大的金礦,那麼發行紙幣便沒有任何的問題。因為國庫裡有相應的金子進行質押,一旦紙幣發生任何問題,就可以將國庫的金子拋售,以穩定國家的經濟。
“官家官家”王大內侍圓滾滾的身軀從殿外滾了進來,喜氣洋洋的,根本忘記了福寧殿不得大聲喧譁。
“愛卿,怎樣?”仁宗緊張的看著王大內侍。
王大內侍擦了擦頭上的汗水,一躬到底:“奴婢幸不辱命,到了那船上,只見船上金碧輝煌,金銀珠寶無數,奴婢,奴婢一輩子也沒有見過這麼多的金子呀”王大內侍手舞足蹈的向仁宗描繪著船上發生的一切,當仁宗聽到那些兵丁們因為瓷碗都爛了在用金碗吃飯時,不由得拍著大腿大笑起來
“果真有金礦嗎?愛卿!”仁宗的眼睛緊盯著王大內侍的雙眼。
王大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