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部分(第3/4 頁)
州們從來就沒有為收兩稅而犯過愁。
隨著陳州府境內民眾生活水平提高,胥吏們下鄉收稅也好過了許多。以往每次下鄉均要里正戶長或者鄉書手陪同,捱打捱罵雖然是沒有的,可是冷言冷語卻是聽得多了,而且又是抓人又是毀人房屋的,積了巨大的民憤,所以胥吏們不在稅收之時根本不敢下鄉。
假如說有人告某個鄉的鄉民偷牛扒田,讓胥吏們下鄉抓人,都跟要了他們命似的。往往都是帶著幾十個兵丁,武器齊全,趁著夜色偷偷的去抓,只要是胥吏們被抓到了,打傷都是輕的,重則打死,知州和縣令們為了平民憤,根本就不審理民打死吏的官司,直接給胥吏家十幾貫燒埋費罷了。
而現在只需要帶著幾個稅官,連兵丁都不帶,駕著幾輛車子往戶長家裡一停,不出幾日,陸續便可以交齊了,既省力又省心。
惹得臨近幾個州縣紛紛羨慕陳州的胥吏清閒,後悔怎麼爹孃沒有把自己生到陳州境內。
這些鄉子的稅。就數鄒家莊和黃家坪的最好收,每次胥吏還未到,稅收早已經準備好,就等著他們派車過去拉。莊子裡又備下了好酒好菜,胥吏們混了幾天吃喝之後,抹乾淨嘴便可以拍屁股走人。黃家坪的,總是會一人送一點小東西,或是彈珠或是玻璃佩飾,拿去宛丘賣了多少也能換幾十貫錢,到時兄弟們一分也都能給家裡扯幾件衣裳穿穿。
而鄒家莊的稅那些胥吏們更是搶著去收。因為等到他們走時總是一人得一匹下等棉布,雖然是下等的,不過是錯支漏紗。染了色做了衣裳哪裡能看出來。再加上戶長和鄉書手態度謙和,好酒好菜的供著,所以往這兩個莊子收稅每次都是要抓閹,抓到的人歡呼雀躍,沒抓到的則是唉聲嘆氣。
其實在鄒晨來看。每年交的夏秋二稅,實在是非常的少。只要不交支移稅,老百姓便可以很輕鬆的將稅給交上。
谷稅一畝地才收一石糧食,而且可以用絹抵,再加上身丁稅、物產稅、帛稅、雜變稅,這些全加起來也沒有後世人交的稅多。所以她總是勸著家裡人。既是來收稅,不如早早的把稅備齊了,胥吏們安心咱們省心。以後若是有什麼事需要胥吏們幫忙也能使得動他們。
這些年,凡是加入鄒家莊農會的,產量都是連年翻了幾番。往年一畝地兩石半糧食已經是頂了尖,現在打三石糧食都會被人嘲笑是個不會種田的。基本上每個農田裡,都可以看到間作套種的身影。現在大農會琢磨出一整套的蒜、菠菜、西瓜、秫秸、綠豆的套種技術,整套種下來之後。菜田和農田得到了大量的應用,不僅農民的收入提高了,產量也相應的提高。
再加上現在大凡是莊子裡有林子的,便跟著鄒家一起學蘑菇大棚的種植技術,蘑菇大棚蓋在林子邊上,依靠著林子上方的樹葉遮擋著強烈的陽光,林子裡面種植著藥材或是黃豆綠豆,將所有的土地都大面積的進行利用。
現在好多富家翁流行買林地,林地買回之後,從大農會請一個經年的種藥材技術員過去指導一番,雖然要價甚高,需要五十貫,可是藥材技術員非常負責任,根據這個林地的光照和林子疏密程度為他們挑選合適的藥材,等到林子的藥材豐收之後,收益是絕對超過五十貫的。
鄒家莊的人是最忙碌的,老年婦人們整天呆在家裡做家務,年輕的媳婦們都在棉織廠裡勞動,心靈手巧的都在羊毛作坊裡,男人們不是在田裡勞動就是在白糖作坊裡做工,家家戶戶只剩下了一些小孩子整天滿世界的頑耍和吵鬧。
於是鄒晨提議,不如莊子裡出錢,設立一個幼稚園,招收那些兩歲以上的幼兒。請了數個三十歲以上的婦人照顧孩子們,每天早上送過去,到晚上才接回來,中午管一頓飯。結果這個提議一透過,凡是家裡有孩子的都要求往幼稚園裡送。大家也都不是蠢人,送到了幼稚園之後自己就能騰出工夫去做其他的事情,哪怕就是編個席子還能掙十幾文呢。而且管一頓飯,有免費飯可吃這上哪尋去啊?
最主要的是這是免費的,鄒家莊所有的人都可以享受這個福利,費用是由幾個作坊出的,說是為了解決工人們的後顧之憂。
於是鄒家莊的老人羨慕的說,這些年輕人把老幾輩沒享過的福都給享了。
人們有了錢,還會在乎那些稅收嗎?所以那些胥吏們來時,莊民們便難得的露出了笑臉相迎,處的就跟一家似的。
這一次的稅收,早就是交到了鄉書手的家中,他給封存到了族裡的倉庫中,單等著胥吏們來拉。
鄉書手鄒珍是鄒正文的父親,和原里正鄒瑋是親堂兄弟,同鄒老爺子鄒瑞乃是不出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