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部分(第3/4 頁)
下,全權交由李林甫處辦,李隆基實也安之,李林甫一向善希旨辦事,此次想是也不會有負聖望。
及至辰正時辰,諸臣皆無本上奏,李隆基便示下早早退了朝,移駕南燻殿稍事休息,靜待佳音。
——————————————
【注:】勘契:契是指魚契,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用檀木雕刻成的木魚,叫做魚。一是在檀木板上刻出凹下的魚形,叫做坎。魚很合適的放進坎中就是合契。宮中,魚和坎分別儲存在宮門和管理宮門的門使處,經雙方驗證合契後才能開啟宮門。
正文 第300章 禍必重來
孔傳有曰,一歲有餘十二日,未盈三歲足得一月,則置閏焉。依太初曆,今歲潤四月。
春暖花開,樹頭雪過梅猶在,卻已不是地上主色調。
是日,汝陽王李璡隨父入宮,李隆基召了江采蘋作陪,與之一同遊園。時下,百花園百花齊放,競相爭奇鬥妍,著實是賞玩的佳時。
寧王李憲這兩年貴體有欠抱恙,一年四時臥病在榻,久未入宮覲見,近些時日時氣逐日轉暖,李隆基才下諭傳召李憲、李璡父子二人進宮見上一面,權當聊表關慰。
不經事不知人之善孝,李憲臥病在床的這兩年,李璡一直寸步不離的守於榻前端藥喂湯,事必躬親,可謂孝感動天。今時李憲的頑疾大有好轉,儘管尚未徹底痊癒,至少可下榻走動,百善孝為先,李璡自是功不可沒。
李璡性謹絜,資質聰悟敏慧,李隆基原就對其格外厚待,今下又侍親有功,遂對李璡越發青眼有加。因李璡姿容妍美,秀出藩邸,是李唐王室第一美男,今日陪父入宮拜謁,這一路伴駕走來,宮中有不少婢子似有意若無意地躲在四下或遠或近窺望李璡的溫文爾雅之貌,三兩成群以帕掩面,好不愛慕。
江采蘋本來帶了彩兒跟在身邊,但見彩兒對那些躲在暗處衝李璡眉目傳情的宮婢一個勁兒在後吹鬍子瞪眼,怒目以對,看似恨不得拿芭蕉扇將其等統統一扇子扇飛甩去天外,為免彩兒一時氣躁在人眼前有失體統,於是找了個藉由差彩兒回閣提早備夕食。並交代其回頭喚換了雲兒捧了幾樣茶點奉至御園。
遊園至一半,李隆基信手摘了朵紅槿,招手示意李璡近前,置於其砑絹帽上。紅槿花與砑絹帽俱為極滑之物。久之方安。見狀,江采蘋心下巍巍一動,雲兒侍立一旁,更為心上一喜。
但見李璡退後一步,躬身拱手道:“花奴願奏《舞香山》一曲。以謝陛下賜花。”
李隆基登時大悅。即時示下高力士遣人去取羯鼓,約莫一盞茶的工夫,小夏子便帶著三個小給使抬來一架公羊皮所制的羯鼓。
相傳羯鼓是種外夷樂器,來自羯族。南北朝時期由西域傳入,及至大唐才盛行,尤其在開元年間,最為盛極一時。世人多喜之且擅長,李隆基即為其中能手之一,而李璡的羯鼓,早年則是李隆基親自傳授的。由此也可見,李隆基對李璡的確有夠恩寵。
李璡步至羯鼓前,不疾不徐的敲擊了幾下,像是在試音,旋即節奏急快、激烈、響亮起來,頭如青山峰,手如白雨點,貌似手到即來嫻熟至極,鼓聲凌空,透空碎遠,引人神馳不已。
一曲《舞香山》奏畢,李璡砑絹帽上的紅槿花仍未墜落,李隆基顯是開懷,拊掌朗笑,欲賜金器:“羯鼓乃八音領袖,無可與之相媲之樂,花奴與之合二為一,必神仙謫墜也。”
李璡肅拜道:“花奴的羯鼓,當年可是得蒙陛下傳授教引,至今猶記,陛下所奏《秋風高》,不敢怠惰。”
江采蘋但笑不語在君側,心緒微寧,李璡在羯鼓上的造詣,確實高人一等。雖說早知李隆基亦頗擅聲樂,卻不知其還奏過鼓曲《秋風高》,僅就曲面之意,想必此曲當於秋高氣爽的時氣敲奏才是為應情應景。
李憲起身謙謝,正欲短斥李璡,卻聽李隆基朗聲道:“阿兄不必過慮,阿瞞自是相師。夫帝王之相,且須英特越逸之氣,不然,有深沈包育之度。花奴但秀邁人,悉無此狀,固無猜也,而又舉止閒雅,當更得公卿間令譽耳。愛妃意下何見?”
見李隆基誇譽著李璡,看向己來,江采蘋稍斂神,頷首道:“嬪妾不善羯鼓,不敢妄言。不過,聽汝陽王適才一奏,聲破長空,穿透遠方,足見羯鼓端的極異眾樂,汝陽王著是才氣過人。”
“江梅妃之白玉笛,才堪稱天籟之音,花奴愧不敢受此謬讚。”凝目江采蘋,李璡謙婉出聲。
不經意間正迎對上李璡投來的目光,江采蘋心頭莫名顫了跳,李璡的話聽似話裡有話,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