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部分(第3/4 頁)
。至於壽王府的事,聖意已明。何況楊玉環入宮原就遲早之事。該來的擋也擋不住,天命如此,既無力迴天,眼下只好順其自然。
梅閣庭院裡,彩兒、月兒正與幾個小給使一塊兒搬卸著一盆盆梅栽。每一盆均形態各異。千姿百態,煞是讓人愛不忍釋。
形形色色的梅栽依次排放在庭院中,層次不一宛似有起有伏的波浪,粉、紅、白各成一片。品字梅、小細梅、江梅、宮粉、綠萼、玉蝶、硃砂、黃香、灑金應有盡有,且全無重樣的一盆盆景,單是江梅一類花色花形,便有單粉、長蕊單粉、六瓣、六瓣紅、雪梅、淡寒紅、日寒紅、粉寒紅、福壽梅、雪月花、芳流閣等十幾種。除此之外,其它幾類不光有單瓣之分,更有復瓣乃至重瓣種種,無不世所罕見。乍一見,花密而濃,更為香濃,成片的疏枝綴玉,繽紛怒放,有的豔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有的綠如碧玉,猶如梅海凝雲,配以偌大的一片梅林,相當壯觀。
韋應物勤謹的交囑著每一盆盆景的擺放,面上掛著難以掩飾得掉的笑意,尤其是看著諸人眉開眼笑的搬放梅栽,越發喜上眉梢。適才聽小夏子說,彩兒、月兒是江采蘋身邊的近侍,都道小鬼難纏,彩兒、月兒現下喜顏悅色的賣力從花車上往下搬抬著梅株,可見今次晉獻入宮的這一百多盆梅栽,十有九成可博江采蘋歡心。
江采蘋隨駕返閣,直覺陣陣梅香撲面襲來,抬眸便映入眼簾一盆金錢綠萼,金錢綠萼乃梅中極品,近前細看,只見它萼絳紫色綠底灑暈,小枝青綠,正當花期,不由喜笑顏開。
咸宜公主移步在側,觸及於目面前一整片梅花的海洋,眼前亦豁然一亮,其雖為金枝玉葉,但也從未見過這般繁多的梅景,委實令人沉醉流連。想當年,李隆基在宮中開栽梅林,積少成多,已讓人大開眼界,今下韋應物所晉獻的奇梅百品,愈加使人耳目一新,眼花繚亂。
“臣,蘇州刺史韋應物,參見陛下。”與此同時,韋應物亦已眼明手快的稽首在地,拜謁天顏,“恭祝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愛卿免禮。”李隆基一擺手,示下韋應物起見,環目四下的梅栽,拊掌朗聲一笑,“愛卿如此有心,朕必重賞。”
韋應物立時頓首道:“臣惶恐。今,臣晉獻奇梅百品,實非意在恩賞,更不敢邀功。”見江采蘋蓮步輕移步過來,忙又緊聲道,“臣久聞江梅妃才德,仙姿玉貌,心生敬慕久矣。有道是‘寶劍贈俠士,紅粉饋佳人’,此番入京,微臣但求博江梅妃一笑,倘使幸不辱天目,願求江梅妃賜詩一首,也便不虛此行,感沐皇恩。”
聽韋應物這麼一說,江采蘋心下稍安,本也不希有人為博己喜好而阿諛奉承,甚至乎引得百官競相仿效,弄至朝野上下一團烏煙瘴氣,若那般,端的才是紅顏禍水妖媚禍主,天下得而誅殺。
李隆基與江采蘋相視一笑,抬手示意韋應物起身:“來得早不如來得巧,方才朕與梅妃遊園賞梅,梅妃才吟作了一首詠梅小詩,原聊為朕佐酒,愛卿既有求之,朕便賜予愛卿。”
江采蘋適中頷首莞爾笑曰:“韋刺史乃當世才博,著是謬譽本宮了。本宮早聞,韋氏一族在關中,乃衣冠望姓之首,貴宦輩出,人才迭見,韋刺史史才博識,尤擅吟詩作賦,才麗之外,頗近興諷,五律一氣流轉,情文相生。本宮班門弄斧,相形見絀之下,著實見笑大方之家。”
其實,早年韋應物曾以三衛郎當過李隆基的近衛,出入宮闈,扈從遊幸,怎奈年少氣盛,豪縱不羈,少事武皇帝,無賴恃恩私,身作裡中橫,家藏亡命兒,朝提樗蒲局,暮竊東鄰姬,司隸不敢捕,立在白玉墀,橫行鄉里由是鄉人苦之,以致失職,及至中年才焚香掃地立志功名,巧在江采蘋入宮的那年,韋應物也升遷蘇州刺史,不過,因其詩文上的才溢,後人常以“王孟韋柳”並稱之。
高力士在邊上朝雲兒使了個眼色,示意雲兒入閣取來筆墨,龍顏甚悅之下,李隆基親筆御書了江采蘋的那首梅花小詩,賜予韋應物,餘外又厚賞了黃金千兩以及銀鋌三塊。韋應物自是大喜過望,千恩萬謝叩謝皇恩之後才出宮。
咸宜公主自始至終一聲未吭,只掛著淡淡地一抹笑陪在一旁,韋應物離開後約莫一刻鐘,便也請辭回府。
天色漸晚,日落西山,江采蘋笑而不語的目送咸宜公主離去,並未多留其在梅閣用膳。李隆基命小夏子帶著一干小給使將百盆梅栽移植入梅林,諸人一直忙活到天黑,尚未移植完,於是把其中的十餘盆較貴重的梅株,暫且搬入梅閣養植,時下天寒地凍,也不是栽種梅花的好時氣,稍有不慎亦或水土不合,那些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