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4/4 頁)
是我能左右的。」夏侯祥無奈的答應了他。
「這蕭衍明白, 夏兄只要能幫蕭衍跑這趟, 蕭衍自是萬分感激的。」
「那你在這兒自個兒小心。」
「夏兄放心, 蕭衍會自己照顧自己的。」
夏侯祥走後, 蕭衍一個人沿著城北的街道信步走著, 忽然看到了一間不小的寺廟, 蕭衍心念一動, 就走了進去。
那寺廟上的匾額寫著光化寺, 寺內的景物看起來似乎都有些歷史了, 廟庭中有一顆百年大菩提樹, 樹身約一人合抱般粗, 蕭衍凝視著這顆菩提樹, 久久, 未移動半分。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腦中閃過這句佛偈。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心中不停的重複著這兩句話。
原來是我自尋煩惱嗎?
「阿彌陀佛!」
蕭衍正思索間, 一聲佛唱打斷了他的冥思。
「施主, 可有什麼難解心事, 說出來, 老納或許能幫上忙。」
眼前一位眉毛已白, 年歲頗大的出家人, 正慈祥的看著蕭衍。
「謝謝師父關心, 請問師父法號?」
「老納空谷, 是這兒的住持, 施主有何疑難, 不妨說來聽聽。」
「空谷師父, 心經上說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可是已經發生的事深烙在記憶中, 無法抹滅又如何當成一切都未發生呢?」
「過去之境, 何曾是有, 隨念起處, 忽然現前, 若想不生, 境亦不現。 所謂事如春夢了無痕, 過去的是非好惡, 是由你目前的想法攀緣而生, 只要你心念不動, 不去想他, 自然過去就過去了, 一切就如未發生。」
「謝謝師父開釋, 蕭衍太過執著眼前, 看不開前事, 是蕭衍太過駑鈍了。」
「愛慾憎, 別離苦, 情海千呎浪, 苦海萬重波, 眾生又哪能輕易跳脫!」
「師父, 若有人喜歡上一個不該愛上的人, 那該如何自處呢?」
「諸眾生若有苦生, 一切皆以愛慾為本, 欲生, 欲集, 欲起, 欲因, 欲緣, 而生苦, 若無世間愛念者, 則無憂苦塵勞患, 一切憂苦消滅盡, 猶如蓮荷不著水。」
「師父的意思是說, 只要放下心中的愛慾, 就能化解憂苦的根源。 師父所說甚是, 只是放下談何容易。」
「無念即無男, 無念即無女, 無念即無愛, 無念即無憎, 無念無生死, 無念無涅盤, 正無念時, 無念不自。」
「無來無去兼無住, 了卻本來自性空, 諸法空故我心空, 我心空故諸法同, 諸法我心無別體, 只在而今一念中。」
「師父所說無念, 心空, 蕭衍懂的, 可是知道和做到, 中間距離何其遙遠, 蕭衍想···是否能在貴寺掛單, 叨擾些時日, 順便聽師父講解佛法, 開釋蕭衍心中的困惑。」
「可以的, 這寺廟本是眾生所捐, 自當方便眾生。」
「謝謝師父!」
就這樣蕭衍在光化寺住了下來, 轉眼過了半年, 這半年來, 蕭衍每日跟著寺中的師父們, 一起誦經, 一起禮佛, 一起灑掃庭園, 生活規律平淡, 心情也很平靜, 身體在穩定的生活下, 也已完全康復, 回覆舊觀。
這日是他和空谷師父約定好, 是他皈依落髮的日子。
這些時日來, 每日聽師父誦經講解佛法, 他覺得心情很是平靜, 前塵往事如夢, 似已隨風而逝, 這樣很好, 他想就此長伴青燈古佛, 度過後半生。
剃度儀式由空谷老師父主持, 師父為他落了發, 引至佛前行了三皈依的儀式。
並賜了法號:「菩提」
「從此以後就沒有蕭衍這個人, 而只有〃菩提禪師〃了, 你必須了卻塵緣。」
老師父並且解說了三皈依的要旨。
「皈依我佛自當六根清淨, 心如止水, 隨時皆能悟道, 持戒也能悟道、 聽經也能悟道、參禪也能悟道、營福也能悟道。 只在心中如何擔待 ,若錯了路道 ,心懷私慾, 那麼無論持戒、 聽經 、參禪, 還是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