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第2/4 頁)
李梨花家裡更是不用操心,地都租給別人了,到時候直接收租子就可。
李核桃家裡的地也不多,因為梨花爹有了私塾先生這個身份,還有好多孩子的家裡人,在有空閒的時候,跑到他們地裡給他們幫忙,只希望梨花爹能把自己的孩子交好呢。
梨花爹因為一直不操心錢,所以對有些孩子因為交不起錢,也不責罵,等什麼時候有了再過來交好了,平時教起書來,也很嚴格,所以這些孩子的父母們對梨花爹都很敬重。
幫不了別的,渾身還有兩把子力氣。
於是李核桃家裡的地很快就收拾完了。
李核桃就去幫著妹妹和妹夫收租子去了。
那些租戶因為感激趙秀才繼續把地租給了他們,所以教租子都是很積極的,沒有拖欠的現象。
李核桃很快就把租子收完。直接拉到了鎮上自家妹夫這裡。
趙水生看了這麼幾車的糧食,家裡也堆不下啊,於是就把大部分給賣掉了,留下了一部分口糧自己吃,因為新稻穀比陳舊的稻穀要好吃多了。
這麼一賣,二十畝地,一共得了銀十兩多。
不多也不少,稻穀的收成比麥子要好多了,如果是麥子,那估計還賣不到八兩。
也就是說,二十畝的地,一年兩季的收成還不到二十兩。真是不多。他買了這二十畝地花了一百多兩銀子,要把本收回來,就得要五六年了。
可是不管怎麼說,地在那裡是跑不了的。算是一個固定的收入。
做生意雖然賺錢多,可是也有一下子賠光的時候,地裡也頂多是遇到了天災*,顆粒無收罷了。還不至於要賠進去東西。所以風險是最小的。
“我記得以前有人說,一個莊子能一年收入五六千兩,咱們怎麼就只有這一點?”趙水生問李梨花。
李梨花說道:“人家那莊子,至少好幾頃地呢,而且也有自己的糧倉,等到高價的時候賣出去,才不會跟現在一樣,大家都在賣糧食的時候賣出去,糧食又多,哪怕一斤貴個幾厘,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我們這樣小打小鬧的,能收個十來兩,也已經不錯了。”
在鎮子上,一年能有二十來兩的收入,也算是不錯的了。起碼吃飽喝足不成問題。當然,想要綾羅綢緞肯定是不行的,那些貴的料子,一匹估計就十來兩,更不用說,那些動輒幾百兩上千兩的首飾和配飾了。
不過,知足者常樂。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他們也不去抱怨,好日子都是自己過出來的。
八月十五快要到了,得給關係親近的人家送節禮。因為趙水生是秀才了,鎮上也有好幾家的人家要去送節禮。
不過這難不倒李梨花,從小培養出來的,雖然現在錢少,可是把節禮辦的又省錢又漂亮,對她來說,不是什麼難事兒。知縣太太那邊,因為知道知縣太太喜歡自己的女紅,所以她送了一架自己繡的桌子上的小炕屏。
劉大姐自從趙水生中了秀才後,倒是不那麼積極的讓李梨花繡東西去了。
“二哥,中秋節你回不回趙家莊過節去?”趙土生過來找趙水生問情況。
像他們這種情況,還有個老父親在趙家莊,不回去,也不像話,只是他們分家了,那邊是大哥大嫂做主,不說別的,就是做飯,也是大嫂,他們如果過來說一聲,才好回去,不說,回去了要是大嫂沒有個好臉,他們還回去幹啥?
☆、第五十三章 仲秋
況且,趙土生心裡不待見自己那個大嫂,根本就不想回去。
“還不如把爹接到鎮上來,到我們這裡過節呢。”趙土生說道。這樣還方便一些
趙水生道:“這事兒倒是我疏忽了,不如這樣,今年過節,咱們先回趙家莊,然後跟大哥商量商量,我們三兄弟一年一年的輪著來怎麼樣?”
“這個辦法好!”趙土生說道:“也公平,這樣就不怕大嫂唧唧歪歪的了。”
都分家了,免得每年過去,把大嫂家裡給吃窮了。當然,這是何翠姑自己想的。
趙婆子再不好,也是他娘,要不是大嫂只顧著自己,娘說不定還活在這個世上呢。
雖然說不能怪大嫂,可是趙土生心裡就是不待見那位大嫂。
於是,到了八月十五一大早,趙土生和張芸兒就帶著節禮過來李梨花這邊,一起坐上二房的馬車,去了趙家莊去。
可以說,現在趙水生兩口子每次回莊子上,都是大家熱情的笑臉。
考上了秀才就是不一樣。身份地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