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部分(第3/4 頁)
之人的悲傷自責自怪,他無力迴天之時自怨自哭。我心與他相同,怎能不代他一走?”
文殊師利點頭道:“原來如此,那便算你一人。”
這五臺山中,修行者眾,願隨菩薩下世的人,是不是很多?
一般人想來,既然菩薩開口,那去就去唄。隨菩薩不但能全一場功果,也能在菩薩面前混個臉熟,豈不是兩全其美?
這麼想就錯了。
能入道場修行之人,都有大福緣在身。但他們為什麼不願隨菩薩下去呢?
因為法界之中,一應所有,隨想即來。有無窮快樂。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是這般說的。
在人間,有一對師徒,弟子後來者居上,先他老師一步,上行法界。而他的老師,因福德不足,又輪轉了幾世,才去了法界。一入法界,恰巧師徒相見。
本來師徒相見,幾多唏噓,幾多感慨,應好好敘舊一番。
但這弟子,只是給老師打了個招呼,就匆匆離開了。
這老師起初還不明白,後來問過旁人,旁人是這般告訴他的:“在這裡,有太多的快樂,你那弟子,忙著去享樂。哪有時間浪費在跟你敘舊上?”
從這個小故事,可見法界與凡世的區別。在法界之中,喜享清福安樂,可自得滿足。願清修向上,自可得無有煩惱。
但一入世間,就再難得清淨身,雖有福緣相隨,但一旦因果糾纏太多,就難以回來。有清淨不享。誰又願意入世一走呢?
所以文殊師利相問,便只有善財童子與這聆善行者,願與他前往。
如此,文殊師利,便帶著善財童子和聆善行者。化身去往了龍天世界。
諦聽將這一段故事,說到這裡,忽然住口不說了。
師子玄正聽的津津有味,諦聽忽然不講了,不由問道:“尊者,怎麼不講吓去了?”
諦聽說道:“後面的事,有些忌諱。不好多說。”
師子玄腹誹道:“又是講半截,吊人胃口。”有些無奈道:“總要說個明白啊。菩薩入世之後如何,那五龍又如何?”
諦聽道:“有菩薩出手,那五龍自然沒有好日子過了。菩薩施計。巧取五龍龍珠,將五龍肉身,鎮壓在五臺山下。並有言說,等五龍能夠真行懺悔自己所做所為。並且囚滿五百年,才有脫困之日。”
師子玄說道:“原來如此。難怪你說出了大事。菩薩取走五龍龍珠。是為鎮壓這五龍神通,讓他們不能再作惡。等五百年期限一滿,這龍珠還是要還回去的。”
諦聽點頭道:“正是,正是。算到如今,那五百年期限,應該已經將滿。但現在龍珠卻丟了,菩薩如何能不急?到時龍族若前來討要,豈不是失信於人?”
師子玄雖然不滿諦聽不將文殊師利如何入世鎮壓五龍之事,詳細說來。但總算是明白了前因後果。於是問道:“既然是這樣,尊者你是否要離開?先去尋那龍珠?”
諦聽說道:“不用離開。我剛剛已經探查過,這龍珠和我所要尋之人,恰巧都在這大浮離世界之中。你說有不有趣?”
師子玄聞言,不由大吃一驚,暗道:“有趣什麼?此方世界,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什麼時候神仙滿地走,至寶多如毛?不合理啊!”
想了想,師子玄說道:“說不上有趣。但是太巧合了。”
諦聽嘆道:“是啊。太巧合了。總感覺有些不對勁。罷了,不多說了,你不是要出去嗎?那就走吧。整天呆在這裡,悶也悶死人了,還是出去散散心吧。”
於是,師子玄與諦聽,二怪,便出了門去。
……
說是出門,實際上就是閒逛,師子玄對玉京一無所知,二怪更是兩眼一抹黑。而諦聽也不認得哪裡有趣好玩,只是隨著人流走。
師子玄也樂得如此,俗世自有俗世的精彩和熱鬧,不用想多的,就往人多的地方走,準沒錯。
行過幾條街,忽然聽見有人喊道:“平天大聖要開壇了,機會難得,大夥快去看看吧。”
接著,就有人驚呼道:“可是那個點石成金,跟閻羅王搶人的平天大聖?”
“快走,快走。機緣難得。我家正好有一個病人,如果能去求一道符水,那可是天大的幸事。”
呼聲過後,立刻有許多人響應,匆匆就往前奔去。
熊大黑聽的莫名其妙,卻嘟囔起那名字,說道:“這是誰啊。怎麼這麼大的口氣,竟然敢叫平天大聖。俺們都在天下過活,他說自己平天,這不是自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