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4/4 頁)
棣解釋道:“目前分封在外的有九個年長的王爺,蜀王和寧王目前還沒有前往封地就藩,仍然留在京中。而留京的諸位王爺當中,蜀王和寧王最得你皇爺爺喜愛,權利較大,由他們來處理此事,最合適不過。”
“那隻交代一人去辦不就行了?”難道那獵場的後臺大到需要兩個王爺聯手才動得了?
朱棣搖搖頭:“你不瞭解這你這兩位皇叔。蜀王心地純善,但生性淡泊,不愛管這些閒事;寧王有俠義之心,但他年輕氣盛,行事衝動,要他獨自去辦這件事兒,估計會越搞越遭。這事兒本王交給他們任何一人都不放心,但若是能將他們的性格綜合一下,應該會有一個滿意的結果。”
朱高熾聽得直點頭,若不是在京時間實在太短,他還真是想要見見這兩位性格迥異的皇叔。
“可父王怎麼知道兩位皇叔一定會合作呢?”
朱棣神秘一笑:“寧王會有辦法的。”
朱高熾見他這麼胸有成竹,也不再多問,總之能夠解決那座獵場就好,至於他們用什麼方法那並不重要。而且聽朱棣的分析,那兩位皇叔定是會處理得很好的。
只是想到獵場,腦海中竟無端的出現了一個馳騁在馬場之上,揮舞套杆,輕而易舉馴服烈馬的俊挺身影。
沐昂希望日後有緣再見。
======================================================================
同年九月,一直遲遲未決的朱元璋終於宣佈立朱允炆為皇太孫,並下詔書詔告天下。
詔書的內容很冗長也很複雜,但總結一點中心思想就是日後朱允炆便是大明的皇帝,黎民百姓文武百官各路藩王都要恪守本分,方能天下太平。
詔書是給天下人看的,但實際上不關天下人的事,大明江山誰做皇帝其實老百姓並不關心,他們關心的是皇帝能不能讓他們安居樂業。
而朱元璋其實主要是給藩王們看的,意思是,不管你們怎麼不服氣,朱允炆就是以後的皇帝,你們雖然是叔叔,但君臣有別,你們依然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