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1/4 頁)
秦王經此一事,對晉王心寒意冷。他深知晉王跟朱棣一向不合,而朱棣手握重兵,定然是晉王的眼中釘肉中刺,欲除之而後快,所以他寫信的目的一來是讓朱棣留心,二來是想自己死後,朱棣能看到兄弟情分之上,幫忙照顧妻小。
朱棣收到信的時候,朱樉已經離開人世。從此北方三藩,成了兩強並立。而正如朱樉所說,晉王和他的明爭暗鬥也已經到了白熱化的階段。
對朱棣來說,不管是為了朝中的朱允炆,還是為了自己,晉王都留不得。
而對朱棡來說,朱棣跟朱允炆關係那麼好,肯定會千方百計阻止自己對付朱允炆,為了自己日後奪位順利,朱棣也是萬萬留不得的。
歷史的車輪隨著朱允炆被冊封太孫,藍玉案的爆發,秦王朱樉的離世緩緩向前滑行,而朱高熾這個時候才真正感覺到,歷史前進的步伐,是任何人任何事都無法阻擋的。
第三十七章、再次北征
洪武三十一年三月,被朱棣趕至捕魚兒海的北元殘軍休養生息多年,竟然聯合克魯倫河上游突厥騎兵,蠢蠢欲動,意欲南下。
朱元璋得到訊息,立刻下旨著晉王朱棡、燕王朱棣率精兵十萬北上征伐。
其實那些北元殘部加上突厥騎兵算上趕車的餵馬的煮飯的也才幾萬人,實在用不著朝廷派兩個王爺帶十萬精兵前去征討。朱元璋是想借此機會看看兩個王爺的戰鬥力,也是想借此機會讓他們兄弟之間的戰爭燒得更猛烈一些。
說來也奇怪,哪有父親希望自己的兒子們爭鬥得越厲害越好的?
可朱元璋不是普通的父親,他除了是他們的父親之外,他還是天下的帝王。他要想的,不是家事,而是國事。只有他們鬥得越激烈,朝中才越安全。
而事實證明,他用對了方法。朱棡和朱棣從出征開始就因為排兵佈陣意見不一有了爭吵,導致他們手下的大將互不待見,商議軍務之時總是吵鬧不休。
每次朱棣都是冷眼旁觀不予理睬,但仗還是要打的,不管他們怎麼吵,朱棣依然會按照自己的計劃行軍作戰,根本不把朱棡的意見放在眼裡。
朱棡想著立功,但朱棣不給他機會,朱棡急了,搬出朱元璋來,朱棣一句“我是主帥”就把他給頂了回來。
朱棡沒有辦法,只得忿忿回到帳中,將一肚子火氣發到手下將領身上。
蔣驄走進來的時候,朱棡手中的一隻酒杯正好向他砸來,要不是他躲得快,估計要見紅了。
站在朱棡帳中正在被訓的將領們看到他的到來,紛紛像見了救星般朝他走過來。
蔣驄擺擺手,讓他們先退下,自己搖著羽扇走到喝悶酒的朱棡身邊,笑道:“王爺又在生氣了?”
這蔣驄是朱棡的謀士,有些謀略才華,因為幾年前一次偶然被朱棡救了一命,對朱棡感恩戴德,一直待在朱棡身邊,替他出謀劃策。
隨朱棣出征的朱高熾每次見到他都忍不住要笑,說他大冷天兒的還拿個扇子搖晃,真當自己是諸葛亮了。
朱棣聞言雖然也會裝模作樣的訓斥朱高熾一番,但回到帥帳時總會忍不住大笑出聲,搞得張玉朱能一頭霧水。
此時正在生氣的朱棡聽到他的聲音,從鼻子裡哼出一口氣來,並未理睬。
蔣驄笑笑,搖晃兩下扇子,繼續說道:“屬下跟王爺說過多少次了,要沉住氣”
“沉住氣?你讓本王怎麼沉住氣?”朱棡一聽這話立刻就火了,一摔酒罈子站起來,對著蔣驄一頓吼,“本王才是哥哥,這次出征父皇竟然讓朱棣當主帥,我已經聽你的忍到了現在,可朱棣還處處拿‘主帥’壓制本王,根本不將本王的意見當一回事,令本王在眾將士面前臉面全無,你叫本王怎能不氣?還有他手下的張玉朱能,小小副將,竟然也敢對本王不敬,真是豈有此理!”
“王爺息怒。”蔣驄邊用扇子替朱棡扇風,以消他的火氣,便慢吞吞的開口,“屬下知道王爺生氣,可眼下燕王是主帥,他手下的將士又能征善戰,咱們跟他硬碰硬,討不了便宜。”
朱棡冷笑一聲:“那你倒說說有什麼好主意?”
蔣驄聞言笑笑,以羽扇掩唇,附到朱棡耳邊這般那般說了一通。
朱棡聽後眉頭深鎖:“軍師這計策,可行嗎?燕王那邊的大將雖然有些不馴,但倒是個個驍勇善戰,咱們現在可還得靠他們擊退元兵哪。”
蔣驄眯起一雙小眼睛,陰惻惻道:“王爺多慮了。王爺想想,如果燕王不在了,王爺就成了此次北征大軍的統帥,就算是燕王的下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