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部分(第1/4 頁)
長泰為了保住良王也算是竭盡苦心了,他指蘇如繪為太子妃,一是因為蘇萬海交了兵權,是廢太子後閥閱裡頭一個低頭服軟的,如今還沒到對這些望族翻臉的時候,對蘇氏理當安撫;二是因為蘇萬海交的正是時候,固然他選擇為甘然造勢多半出於自己家族的考量,然而如今長泰卻需要儲君相對而言穩固,免得眾子蠢蠢欲動,使內外不安;三是這回採選裡面,出身閥閱的幾個秀女,小沈氏是沈淑妃的親生侄女,沈家雖然被坑了一把,長泰到底膩著他們挑起廢太子的頭,宋氏勝在滿族都是文官,端木氏則在閥閱中頗為低調,若以長泰來選,倒比較中意端木氏
但後兩者,卻都因了各種緣故,叫長泰不得不改了主意。
這些都是從朝局上面考慮。
撇開了皇帝的身份,長泰究竟也是為人父者,他與歷代先君一樣,希望無論自己在世還是駕崩,膝下眾子女都能夠和睦同處,不至於生死相向。
從這一點上出發,選擇蘇如繪卻是很有必要了。
首先,甘然與蘇如繪自小一起長大,本有情分,而當初良王為了蘇家之勢,亦有娶蘇氏之意,這件事情,長泰與甘然都是心知肚明,長泰不是沒動過乾脆將蘇如繪指給良王為後,反而為甘然另娶正妃的念頭,但他卻擔心將來會出現弒兄奪妻之事!
其次,蘇如繪與周家的恩怨固然沒有光明正大的鬧出來,可仁壽宮裡發生的事情,如今太后重病,豈有不報給長泰處置的道理?長泰既知此事,就更為太子擔心了——除了蘇如繪自己並安氏等家人,宮中皆以為她此生子嗣幾近無望!在這種情況下若將她指給良王,一旦將來無嗣,並且追根問底是遭了周家暗手,蘇如繪豈會善罷甘休?就算她認了命藩王沒有嫡子,想要承嗣,只有恩詔,就算長泰活著時給了恩詔,誰知道庶出的嗣子,能不能在蘇如繪這個王后手裡活下來?而將來新君繼位,又怎能保證會讓良王一脈繼續傳襲下去?
如此因為蘇如繪中過寒藥的緣故,若將她指給良王,反而是送給儲君一個絕甘霖之嗣的機會!還不如叫她如了甘然之願做太子妃,這樣不至於讓甘然心存怨恨,而她身為皇后卻無嗣,將來若恩馳愛衰,蘇家也好收拾最主要的是,蘇家因此事必定對周家深懷怨恨,周家若不是出了一位皇后至今執掌中宮,怎會是蘇氏對手?
長泰如今賜蘇如繪為太子妃,亦在周皇后之下,蘇家自是聞絃歌而知雅意,知道皇帝這是有安撫與警戒之意,周家對蘇如繪暗下憂來鶴之事,自當就此揭過了
第三則是,蘇如繪確實心有城府,足以為正妃之位。
這最後一點的理由固然簡單,卻是長泰最終決定忍下甘美之事擬旨的關鍵——皇家冢婦,不是僅有太子的寵愛就能夠做的。
(有點事,還沒完)
周棄病長長的羽睫閃了閃,輕輕道:“如繪,這裡沒有旁的人,我也直說了:說什麼周家是清流之首,旁的閥閱也許還會顧忌些,可你們蘇家有薛女史在前,顧公子在後,哪裡還有周家為首的餘地?若不是薛女史無心權位,咱們周家啊,也不過是仗著薛家沒了男丁,女史她性。喜山泉,才在清流之中說得上話?何況所謂清流,一場科舉,使人暗中捧上一捧,這天下如此之大,有才之士多了去了,只要陛下有心,還怕沒有第二、第三個周家?”她自嘲一笑,“當初,太后看中了我姑母,不就是因為這個緣故麼?這樣的外戚既籠絡了讀書人的心,又方便控制,不喜歡了,廢棄兩便。如今陛下這麼費心,歸根到底是為了陛下的骨血良王殿下,而良王殿下很快也會有王后,看陛下的樣子,是要打破藩王不娶閥閱嫡系嫡女的規矩,為他選一個身份不在你之下的妻室了到那時候,周家又算什麼呢?”
蘇如繪沉默了片刻,才問道:“你今兒來道歉,是代表周家,還是皇后娘娘?”
“我雖然沒什麼才貌,但女戒也是讀過的,身為女子,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君若是指望不上,就只剩從子了。”周棄病慘笑了一聲,“姑母當然想周家好,可若棄了周家能夠叫良王平安,又怎會猶豫呢?我並不是怪她,為人之母總是如此的,就是換了我也一樣。”
“棄病,你回來的,可真是時候。”蘇如繪這一次,許久沒有說話,半晌才悠悠的道。
為良王娶了出身不下於太子妃的王后,固然會讓良王相對來說比較安全,但亦有可能,是加快了催他的命。為上之道最核心的不過是制衡,長泰想保嫡長子,為了皇室內部穩固,又不能再叫甘霖壓了或者是與甘然的風頭比肩,在這種情況下,他給予了嫡長子與儲君同等的妻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