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3/4 頁)
雕,既疼了我又疼了孫子,娘可比誰都聰明。不過你還是抽空僱一個長工回來,我覺得吧,當地主比中狀元有意思。”
仲勤颳著她的鼻子,“小財迷,好,我都聽你的。”
*
接下來幾日,大家都忙開了,結伴去縣裡進貨,把鋪子都開了起來。因還得過半個多月才翻田耕地,韋老二在家幫著仲勤一起做黃包車,季秋每日上午都閒著也幫著做,每做好一輛仲勤會給他們一兩銀子呢。才五日的功夫他們就做好了三輛,本鎮的人都搶著買走了。
大家之前都有了心理準備,做買賣的開頭幾個月不會有多紅火的。可是事實並非如他們想象的那樣,因為各村的人早就厭煩了去鎮上買東西,那些鋪子大部分都是殷家的,價錢貴,東西卻不咋好,還要跑那麼遠的路。
離韋家村近的七八個村子的人都到“仲勤商行”來買東西,既圖便宜也圖新鮮勁兒。後來聽許多人說這裡的東西物美價廉,越來越多離韋家村挺遠的村民們以及鄰鎮的人都跑這兒來買東西。
楊梅兒賣一些新娘頭飾、喜燭、喜帕、喜盆、喜桶、喜箱等等,她還特意進了幾副小巧的銀手鐲,有人來買她就歡歡喜喜,沒人買時她就著急,說為了進貨,分家得的錢差不多都填進去了。
姜氏時不時到這商行來瞧瞧,見楊梅兒急火攻心,實在看不過眼,說:“你這買賣好得很,你急啥,你巴不得一日掙出一頭牛來呀!”
楊梅兒確實心大,可是客人一多,她忙亂起來連賬都算不清。金恬只好過來幫她忙,金恬自己的車行裡只有一輛留著出賃的車。因每日都有人賃走,其實金恬根本不需坐在鋪子裡,但為了幫楊梅兒和姐姐金香算賬,她每日都會過來的。
楊梅兒有金恬幫著算賬才麻利了些,其實楊梅兒這買賣還真不錯,因為季秋張羅著迎親隊,那些要成親的僱主圖方便,來找迎親隊時直接就在鋪子裡將嫁娶必需品都買回去了。
金香的雜貨鋪是她和她婆婆兩個人一起看著,再帶著小溪在這裡玩。這裡賣的雜物可齊全了,還有乾果、紅棗、糖、面等吃食,只要能去鎮上買到的東西在這兒也差不多都能買到。
鎮上的洪屠夫和賣豆腐的聽說這裡人越來越多,他們把鋪子支到“仲勤商行”的路對面。
金香可尷尬死了,她只好坐在鋪子頂裡邊做她的繡活,待她婆婆做飯洗衣服或帶著小溪去別處玩,她才賣賣東西。有些客人是來找她做喜服的,見她鋪子裡有這麼多雜貨,都會順手買些回去。
小妹的布行稍稍冷清了一些,因為過年前有錢做新衣的人家都做了新衣,頂多有些人家給剛出生的小孩買布做衣或是買大紅喜布做喜服。有些人在小妹這裡買了喜布綵線,直接交到旁邊的金香手裡,讓她做喜服。
季秋最近接了不少活,除了韋保田幫著他一起幹,他還另外僱了三人,他給韋保田每抬二十五文錢,給另三位夥計每人每抬十八文錢,那三位夥計還都挺滿意,因為平時在家吃不太飽,現在掙錢且不說還能吃上喜酒,一頓喜酒也能值幾文錢哩。這樣季秋自己就輕鬆多了,他跟在喜轎旁敲鑼打鼓,在家接接活兒,還跟著他二哥學會了記賬。
大昌兄弟倆可是卯足了勁一下僱了五個婦人,加上韋保業和他們兄弟倆自己,這個“紅白喜事一條龍”就足足八個人了。分工都定好了,他們兄弟倆自己買食材和雜物以及接活兒,韋保業幫著跑腿和端盤,其他五人有兩位中年婦人當廚子炒菜蒸飯,另外三位婦人洗菜切菜洗碗。議好的工錢也是每幹一家活給十八文,管一頓飽飯,做喜宴的人自己當然吃得不會差。
以前都是泥腿子,現在做起買賣來也都只花幾日的功夫就都上了手。轉眼一個月過去了,各自的生意越來越忙,除了小妹掙得少些,其他人可都掙得盆滿缽滿。
仲勤僱的長工也在田裡幹起了活,這一日,金恬在鋪子裡遠遠瞧見了那位長工在田裡幹活,再看著各家鋪子裡貨滿人多,瞧著這些景象她真的感到很欣慰,越來越多的人能吃飽飯穿暖衣了,自己的日子也愈發寬裕。
之前她沒想到一切進行地這般順利,現在瞧著是一開閘便浪滾浪了。可令她沒想到的是,接下來卻遭遇幾道磨難,若非頭腦清醒意志堅強的人,怕是要遭殃了。
☆、大難臨頭
轉眼到了三月二十八,這一日是韋小妹出閣的日子,沒想到天公不作美,這大喜的日子卻下著大雨,季秋帶著迎親隊踩著溼滑的路淋著大雨將韋小妹抬到吳家去了。
三月三十這一日韋小妹帶著夫婿來回門,雨竟然還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