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2/4 頁)
下多了一項活動,那就是閒著沒事幹時去小花園裡射箭。季家是全體總動員,從上到下,從小到大,從男到女,沒有漏過一人。
沈清齊山是季家護院,箭術強制要求兩人掌握,季家其他人則全看自覺。既然主子下了這個命令,下人自是不敢不從,一有空就去摸幾把弓箭。甄老夫子完全是自願,一開始季宣和同邵雲辰還為他擔心來著,怕他的老腰給閃了,誰想甄老夫子是老當益壯,不光箭術勝過其他人,連體力都不是一般的好。
別人就算了,沈清齊山兩人卻感覺到了來自甄老夫子的壓力。兩人本就不需要幹活,只偶爾人手不足搭一把手罷了,如今有了甄老夫子作對比,那是更加上心了,天天花不少時間在射術上。
考慮到女子臂力小,身高也較男人矮,之後季宣和專門做了幾張女式弓。有了合手的弓箭,段媽媽她們每天抽空練射箭,成效還算不錯。
季宣和忙著製作弓箭,騎術也沒落下。再過不久就要入冬,那時騎馬就是遭罪,趁著現在天氣尚能忍受,季宣和同邵雲辰每天花上一個時辰左右騎馬射箭,日子過得倒是充實無比。
季宣和騎在馬背上,望著田地裡的一大片綠色,在田間忙活的農戶們的身影,心緒很是平穩。連年糧食歉收,往年積攢下來的糧食估計百姓們已經消耗的差不多,再折騰下去,估摸著不少人都得勒緊褲腰帶節衣縮食了。可這些同他經歷過的末世相比,就什麼也不算了。
末世真是朝不保夕,每次出去狩獵,季宣和都做好了迎接死亡的準備。誰想末世沒折騰死他,卻好死不死,一跤跌倒,腦袋撞在尖銳的石塊上,直接昏了過去,連讓他動用寫手系統自救的機會都不給。有了這個教訓,季宣和平時走路都會留意四周,這樣的糗事發生過一次已經令他終身難忘,他決不允許再發生第二回。
離霜降沒有多久了,邵雲辰看練騎術的時間差不多,便拉著季宣和拐進莊子裡。季宣和看了幾年,寧莊上種植的作物倒是認了個大概,至於是否成熟他卻有些沒譜。
這點上,邵雲辰比季宣和強了不止一籌。兩人負責的方向不同,倒也不能這麼比較。
土豆紅薯藤蔓青翠欲滴,顯然還沒成熟。邵雲辰算了一下,離收割時間已經不遠,不知道最終收成會是怎樣。季家不缺這點錢,他只是有些擔心村民。
土豆紅薯在錦朝算是糧食作物,因著播種時間不對,楊家埠不少村民沒敢種,就怕種了後連種子錢都收不回來,種的最多的還是應季蔬菜。
同樣想法的人多了,蔬菜自然賣不上價,那也比荒著田地要划算。縱使知道結果不甚美妙,村民仍舊精心照顧著莊稼。菜價太賤可以曬乾了自己留著吃,攙點糧食也能混個肚飽。
如今田地裡種的作物都不需要精心呵護,村民花了大力氣在準備柴炭上。冬天的日頭用來曬制菜乾可不成,總不能全製成醃製品吧?最終還是要在炕上烘乾,這麼一來,所需的柴禾就多了,家家戶戶都忙著準備足夠的柴火。
寧莊並不大,張莊頭自己都要下地幹活。他遠遠瞅見季宣和夫夫,連忙擱下手頭的活,候在兩人身邊。
儘管邵雲辰通農事,具體情況如何,還是張莊頭更有經驗。看到張莊頭迎向他們,邵雲辰開口問道:“張莊頭,你估摸著收割時,能收穫幾成?”
“最多五六成,三四成也有可能。”張莊頭沒有把話說死,莊稼長好長壞還真不是他說了能算的,霜降越晚收成越高,到底能收多少,端看老天爺給不給面子。今年這樣還能有所收穫,張莊頭自己非常滿意。要不是主子們當機立斷,播種及時,可能連這些收成都不會有。
莊子上有牛車,運柴拉糧都很方便。季宅多數柴火都由寧莊上的莊戶們負責,不足的就向楊家埠的佃戶購買。佃戶們原本想免費為他們提供,柴火常年都有需求,邵雲辰不想佔這個便宜,按照市價給錢,倒是讓佃戶們又多了個營生,算是皆大歡喜。
季宣和夫夫在田間轉悠著,看太陽已經西斜,同張莊頭打了聲招呼,翻身上馬,兩人共乘一騎,沿著道路慢跑回季宅。
季宣和基本不挑食,海鮮肉類蔬菜都喜歡,尤其喜歡吃魷魚和牛肉。入冬後,漁民出海次數會大為減少,最近一段時間就是採買海產品的最佳時期,再過一段時間,海製品就要漲價了。村中不下海的村戶根據自家情況挑上一些便宜的海鮮,加上孩子老人趕海所得,過冬也能三不五時吃些海鮮解解饞。這是漁村才有的福利,其他村子可沒有這種便宜可撿。
出海捕魚風險很大,平心而論,漁民日子比普通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