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3/4 頁)
,您千萬別讓兒臣說中……呵呵,父皇,兒臣活著也沒什麼意思,把這條命還給你。”
皇帝讓人拽住了皇長子,嘆息一聲,“你出宮養傷,朕會封你為燕王,既然你兩個兒子有心掌兵,朕就將遼北一代封給他們,老大,你不明白同蠻夷的國戰是很殘酷的,你們都不明白……以為朕不敢給你們兵權,寧可信任臣子也不信兒子,朕不是不信任你們,而是怕你們死在疆場上……”
……
皇長子被封了燕王,因其母被追封為皇后,皇上體察心疼燕王喪子之痛,特再次加封燕王,為親王……燕親王火熱出爐。
燕親王出宮後,安葬了兩個兒子,緊閉府門再也不問世事。
雖然皇上對燕親王恩寵有加,他又是當朝唯一的親王,然朝中流傳著,燕親王已經失去了皇上的聖心和信任,燕親王有名無實,只是個空殼子罷了。
彷彿為了印證朝廷上的猜測,皇上再召見太子和皇子們商議朝政時,從沒傳召過燕親王,甚至連趙王都到了……燕親王的黨羽瞬時土崩瓦解,早先向他效忠的人都轉頭別的皇子。
燕親王府門前冷冷清清,王府暮氣沉沉,如同一座枯死的水井。
趙鐸澤在宮裡養傷多日,傷勢好轉後,他出乎眾人意料的去了一趟燕親王府,據傳燕親王同他說了好一會話,並且送趙鐸澤出王府……誰也想不明白,皇上面前大紅人的秦王世子為何會對燕親王另眼相看,莫非只是因為秦王世子同燕親王共過患難?
這場刺殺,死了兩個皇孫,廢了皇長子,其餘皇子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壓,太子也被皇上私底下警告了一番,徐廣利的黨羽被皇帝連根拔起,命秦王世子監斬徐廣利及其親眷,可以說這一年,朝廷上下是動盪的,在動盪中,崛起了兩人,一人是秦王世子,另一位就是本科的狀元天下讀書人所仰慕的才子蕭睿華。
蕭睿華從寒門學子一躍龍門,被皇上所看重,更為吸引世人的目光。
秦王世子雖然得寵,然他的前途最好也就是繼承秦王的位置,成為勳貴之首,蕭睿華則不然,他有成為閣老首輔的潛質。
因此朝野上下更看好蕭睿華。
得知蕭睿華已經定親後,不少大臣都捶胸頓足,異常的後悔,對永寧侯的怨念也比較深,兩個出色的人才都做了姜家的女婿,姜家的福分也太大了。
太子也有幾分悔意,如果不是忙著徐廣利的案子,他不至於錯失蕭灼華……可惜了,太子對蕭灼華是有好感,但這份好感不足以讓他做出強搶臣妻的事兒。
太子想盡辦法拉攏姜二爺和蕭睿華,姜二爺那邊太子只是試探了幾次,發覺姜二爺人挺混的,也就放棄了,但對蕭睿華,太子志在必得側,為了讓蕭睿華動容,他處置了自己的表弟,太子現在太需要出色的人才了。
蕭睿華對太子和諸多皇子的示好,不做多餘的表示,擺出效忠皇帝的架勢來,其實誰都知道,他在待價而沽,不過此時,蕭睿華已經不是初次進京時候的舉子……他在仕林中很有地位,每個讀書人都看過他提在扉頁上的勸學書,他因為徐廣利的案子,成為了不畏強權,只求真相的文臣象徵,很多年輕人簇擁在他周圍,
而且皇上對蕭睿華格外的看重,他創下了一日連升三級的奇蹟,因此皇子們縱然不滿蕭睿華不表態,也不敢對他下黑手,皇上最近經常傳召蕭睿華伴駕,能經常見到皇帝的人,誰敢輕視?
……
秦王世子和姜璐瑤的婚期並沒因刺殺而延誤,趙鐸澤養傷,婚禮的事情全部由秦王妃操持,秦王妃裡外的忙碌,為世子爺準備婚禮的一切事宜,力求給世子爺一個最完美,最盛大的婚禮,據說秦王妃為了婚禮累病了,世人多稱讚秦王妃的賢惠。
二太太聽人說秦王妃為了婚禮累病的訊息後,提著各種營養品去了一趟秦王府,對養病的秦王妃道:“怎麼會病呢?王府的僕從也太不中用啦,是不是他們偷懶不肯好好幹活?還是說王妃殿下被糊弄了?婚禮的事情雖然繁瑣,但吩咐下去不就是了?也用不上您又搬又抬的,哎,王妃殿下,您身體太弱啦。”
“……”
秦王妃面色難看,很少受人這麼數落,溫和的一笑:“不礙事,只是有點頭疼罷了,外面的人傳得太邪乎。”
“可不嘛,我總算是曉得人言可畏了。”二太太一副找到知己的感覺,坐在炕上同秦王妃嘮嗑,“我家二爺就擦破了點皮,被外面傳得像是要死了一樣,這可把我氣壞了,這不是方我們二爺嗎?還有人說二爺是流氓地痞手段……哼,這群人如果當日也在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