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部分(第3/4 頁)
秦王。
秦王世子平庸點最好。
太君不想讓自己嫡親的外孫平庸,便想著等外孫立下大功,讓皇上和百姓無法忽視的大功勞時,再說穿此事,到時皇上不得不認下趙鐸溢才是秦王嫡子。
只要皇帝承認趙鐸溢是秦王嫡子,趙鐸澤長得再像老秦王都沒用。
大明朝,嫡子繼承爵位,有嫡子的情況下,勳貴貴胄傳承絕不會另立庶子。
雖然太君也曉得這麼做有邀功逼皇帝的嫌棄,可這也是最佳的解決辦法。
因此太君無法容忍趙鐸溢被關在王府讀書,楊家寶和趙鐸溢是她全部的希望,甚至她對趙鐸溢的看重尤在楊家寶之上,畢竟楊家寶的身體不好,不大可能親自上疆場領兵。
丈夫留下的寶貴遺產,太君絕不會能留給趙鐸澤!
也因為藉著進宮的機會,太君向為太子病情發愁的太后和皇后推薦了秦王妃。
她只是說,秦王二兒子趙鐸溢身體從小就不怎麼好,得過兩次大病全賴秦王妃照料,趙鐸溢拜師的時候,其師傅給他把脈過,仔細詢趙鐸溢用了什麼藥材。
趙鐸溢的一切都是秦王妃安排的。
縱使秦王妃不懂得醫術,也會養生保健的秘法。
畢竟秦王的身體也很好,太妃也越活越精神,這些全是秦王妃的功勞。
楊門太君怕皇后不信,便推說高人說秦王妃似某位醫藥聖手的弟子……
被太子的病情急瘋了皇后娘娘怎麼可能放過一絲一毫的機會?
哪怕秦王妃不是醫藥聖手的弟子,她也要把秦王妃請進來垂問一番,太后一直對秦王妃淡淡的,說不上多喜歡她,便支援了皇后這個想法。
楊門太君藉此機會給皇后出個了主意,用含著藥的茶水試探一番秦王妃。
這年頭醫女地位太低,按照楊門太君的說是,秦王妃不大樂意讓旁人知道她懂得醫術,縱使擔心太子,也會先顧好自己。
太后欣賞楊妃,也欣賞楊帥的忠義,對楊門太君還是很友好的,同時也憐惜楊門太君守寡這些年頗為不易,雖然太君性格顯得閉塞,乖張,又有點偏激,太后也願意把最太君身上的毛病當作是老寡婦的通病。
有了楊門太君的建議,太后的支援,皇后底氣十足,於是她宣召秦王妃入宮。
皇后見秦王妃一如既往顯得很親和,不過認真看的話,皇后眼底閃過一絲絲難耐的恨意,秦王妃不懂醫術養生便罷,如果她懂,還很精通的話,皇后絕對不會放過一直向自己表忠心的秦王妃。
太子的病不是最近才有的,從出生太子的身體就不怎好,秦王妃明明有救命的本事,偏偏看著太子受苦,看著皇后跟著太子殫精竭慮,這哪裡是忠心?
根本就是心懷異心,不忠不孝。
“本宮最近忙著太子的事情,對你有所疏忽。”
“不敢。”
秦王妃柔和的臉龐掛著擔心,“太子的身體要緊,娘娘最近受累了。”
“你也是有兒子,自然曉得兒子若是病了,做孃的心裡不好受。”
皇后眉宇間難掩痛苦,輕嘆:“你有三個兒子,一個病了,還要好一些,可本宮只有這麼一個兒子,萬一太子有個三長兩短,本宮將來能靠哪一個?你也曉得,皇子們都想著那把椅子,大明朝偏偏最重視嫡子,本宮當年被冊為皇后,如果太子……皇上為了將來,可以罷黜本宮的後位,冊立旁人。如果本宮當年能再生個兒子就好了。”
不是皇后不想生,而是皇上不寵她,她怎麼生?
皇后也有五十左右歲了,保養得再好,還能比上花骨朵一樣的年輕女子?
皇帝去後宮大多尋年輕的女子相伴,雖然每月初一十五還會來皇后宮中,但他們大多都是各自安寢。
秦王妃忙寬慰多愁善感的皇后,“娘娘有太子一個,比臣妾有三個孩子強上許多,臣妾的兒子遠不如太子本事,賢孝。太子殿下心疼皇后娘娘必然會挺過這一關的,太子殿下熬過這一關定會否極泰來,萬事順心。”
“本宮就是怕他過不了。”
皇后嘆息一聲:“高僧倒是說太子這關需要貴人相助,可這位貴人在哪?本宮又上哪裡去尋?沒有一點的方向……對了,我聽說你的長子命格極好?”
“不敢這麼說,他的命格只是一般。”
“不是說你懷他的時候星辰入口?也許他就是太子的貴人呢。”
“這個……”秦王妃為了給自己兒子爭個好前程,掙得秦王的主意,她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