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部分(第3/4 頁)
穆太后還是皇后的時候,穆家頭頂上壓了個王家,家族裡做人做事還是比較克己,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那種,凡事都要先保住小命最為要緊。
等到太皇太后倒臺,穆家才算是真正的挺直了腰桿。別說在皇城裡的本家了,就是外放的那些個族中弟子,在地方上的地位和話語權都明顯的提高,這麼持續了十多年下來,一頭豬都可以掌控一方地縣了。
那六品官員是穆家分支的小輩,管理著一個不算太清貧的縣,縣下面有個村,他女兒嫁給了該村一戶姓賈的商戶。
賈家開雜貨鋪的,女兒庶出,嫁過去日子很不錯,很快就懷了孕,想著要公公給小兩口擴充院子,另外再蓋一棟小樓。賈家與隔壁之間早些年就豎起了高牆,要擴充庭院就得先拆了牆。隔壁好端端的院子,中間的圍牆被拆了後,院子也就順勢被賈家霸佔了三分之一。
村裡的人家,哪怕你住房只有十丈長呢,圍牆也得圍起三十丈的距離。現在硬生生的被人奪去了三分之一,誰願意?
兩家就打了起來,賈家自認自家今時不同往日,家裡有了個穆家的女兒,那就是穆家的姻親,間接的算是皇帝的親戚。皇親國戚要徵用你一個窮酸人家的地,你居然還瞎咋呼,那還了得。賈家老爺一聲令下,家丁就失手打死了鄰居家的老頭子。老頭子有兒子啊,兒子又去鬧騰,直接把賈家爺子的腦袋開了瓢。兩家都見了血,頓時紅了眼,誰也不肯退縮了。都是村裡的老戶主,誰沒有幾家親戚,一聲招呼下,變成了群毆,死傷過半,驚動了縣令。
這縣令是穆家的,哪怕出嫁的是庶女,那也必須維護自家的尊嚴啊!何況賈家進貢頗多,拿人錢財□□不是。一聲令下就把鄰居里外差不多幾十口的男丁全部抓了,直接丟去做了苦力。這事本來也就到此為止,哪知道遇到個愣頭青的郡長,年度給該縣令評定的時候就給了最差,州長跟穆家又有了關聯,一看這還了得,把最差改成了優,反而把郡長給改成了中下,遞交到了戶部。戶部裡面有個負責稽核的,那是郡長的老爹啊,怎麼看兒子的評級這麼差啊,去信一問,好了,想著要怎麼給兒子申冤呢,就聯絡了做御史的同窗好友。
這事週期太久了,到了皇帝案頭的時候皇帝沒有批覆,知道這事的以為皇帝是要看在穆太后的面子上把此事給壓了下去,結果,在這個關頭被爆了出來。
皇帝也沒多說,只是在大朝上冷笑了一聲:“原來,各地官員的年終評定不是由他的政績決定,而是由他背後的姻親定奪。朕,算是開了眼界了!”
這話頓時炸了鍋,皇帝這是什麼意思?說朝廷官員們官官相護嗎?還是說穆家的手伸得太長了?
大家心裡還在琢磨著呢,在穆太后因病不再見人的時候,皇帝的批覆就下來了:涉事官員均降級三等。
這還不夠,隔天,御史的參奏就格外多了起來,有心人一聽,喲,全部都是穆家被外放的官員,被參奏的理由五花八門,貪汙受賄仗勢欺人樣樣佔全,一時之間,外戚穆家的人連頭都抬不起來了。
在這些參奏裡面,胡家也不知怎麼被波及,德妃胡歆兒的弟弟因為在妓院跟人鬥毆,把對方的一條腿給打瘸了。原因?哦,不就是為了搶花魁麼!
胡老爺直接被皇帝罵教子不嚴,令他在家反省。胡家也閉門謝客了,聽說聖旨下達的當日,胡家嫡子的腿也差點被打斷了。
德妃胡氏,因為替自家弟弟申辯,被皇帝痛批:一丘之貉!
一丘之貉的胡氏直接就被剝奪了四妃之位,降為了美人。
這時候,一些心思活泛的老臣們就敏銳的發現了後宮的變化:穆太后病重,賢妃穆瑤伺疾,德妃被貶。
有人就笑言:“朝廷這麼大的動靜,根由說不定在後宮吶。”
話音落了才沒兩日,賢王痼疾惡化,想要重選世子的摺子就遞送到了朝堂上。堂堂一代霸王,居然得了痼疾,怎麼不讓人唏噓?說起來,賢王這病也不是沒徵兆,是他的嫡子秦凌回了封地後才有的。
秦凌這個人啊,也算是身世坎坷了。好好的世子沒做幾年就成了棄子,被父母兄弟拋棄,在皇城裡成了質子苦熬了多年,回去後家人團聚沒多久,他爹就開始病了。
病就病吧,人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哪怕你是當年權傾朝野的賢王那也不例外啊!吃喝拉撒雖然有專人伺候,可常年這麼病下來,人的性情也就孤拐了,沒少折騰妻兒。他的二子,也就是世子因此沒少被賢王嫌棄。倒是棄子秦凌日日在床榻邊噓寒問暖,還親自給他嘗藥喂藥沐浴擦發,是個石頭經過這麼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