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2/4 頁)
興人?”凌青菀問石庭。
石庭搖搖頭。道:“不是。是這次上京,路過紹興時,聽聞瑞龍茶盛名。就買了些嚐嚐。不成想,甚合我口味。故而隨身帶了很多。”
凌青菀頷首。
她慢慢品著茶。
一杯茶畢,石庭跟她說起葛大承的病。
“葛大承不僅僅是痢疾導致的屍厥。”凌青菀解釋道,“他是下焦病痢,上焦痰堵。兩病併發,定然會導致脾虛氣弱,狀如挺屍。我給他用的是‘歸芍六味湯’,重用了當歸和芍藥。
當歸性滑,痢疾最宜其滑;芍藥味酸,入肝以平木,使木不至乘脾。還用了車前子、枳殼等,分利水溼,又消痰通達,故而他能醒過來。”
凌青菀一口氣說完。
她說罷,石庭表情平平,毫無變化。
倒是凌青菀的兩個丫鬟踏枝和挽紗,目瞪口呆望著自家姑娘,說出這麼一套話。
她們倆崇敬又難以置信。
石庭餘光微轉,瞥見了兩個丫鬟的表情,心裡頓了頓,有些念頭浮動。
他面上,看不出半點異常,不動聲色問凌青菀:“凌姑娘,‘歸芍六味湯’,出自哪裡?”
“《王氏醫存》。”凌青菀答。
石庭頷首,沒有再說什麼。
“《王氏醫存》?”石庭的小廝突然插話,“就是太原王氏那本盛傳醫仙老祖宗留下來的藥經?那書早已失傳,連王氏子弟自己也找不到,姑娘從哪裡得到的?”
凌青菀蹙眉。
太原王氏。。。。。。
凌青菀的外祖母家也在太原。
太原是個人才濟濟的地方。早在隋唐的時候,五姓七望是最顯赫的貴胄,那五姓中,就是“太原王氏”。
當今太后,官家的嫡母,就是出身太原王氏。
而太原府富饒,城鎮繁華鼎盛,人口僅次於盛京,是天下大府之一。太原府除了王氏,還有另一支貴胄,揚名天下——太原盧氏。
盧氏曾經是范陽人,也是隋唐五姓之一。五姓七望,就有“范陽盧氏”。只是,太原這支盧氏,曾經在范陽是旁枝,他們雖然佔著百年望族的名聲,實則發跡於本朝。
相比之下,老貴族王氏,因為科舉取代了九品中正制,他們不擅長讀書,就退出了官場、兵權失落,逐漸落魄,反而不及盧氏尊貴。
“歸雁,不許多嘴。”石庭對他的小廝道。
他這名小廝,也是精通醫學的,比普通郎中醫術還要厲害,因為從小養在石家,跟著少爺們學醫。
“沒什麼。”凌青菀回神,笑道,“我不記得了,興許哪裡看過吧?”
她心裡也頗為震撼。這個書名在她腦海裡,很熟悉,凌青菀隨口就來,她還以為《王氏醫存》跟普通的藥經,像《黃帝內經》等一樣,是市面上流通比較廣醫書。
如今看來,是她誤會了,凌青菀微微蹙眉。
石庭則不再詢問。
他的馬車很快,一個時辰就到了城裡。
石庭徑直把凌青菀送到了晉國公府門口。
凌青菀邀請他到家裡坐坐,石庭拒絕了:“改日吧,改日再去打擾。”
送完了凌青菀,石庭就帶著歸雁,回了自己的府邸。
歸雁還在疑惑。問石庭:“五少爺,您聽到那位凌姑娘的話了嗎?她看過《王氏醫存》。老太爺很想要《王氏醫存》,說寫那本書的,是當今太后的祖父。那裡頭記錄了很多精彩絕倫的醫案,而是還有巫醫之術。
現如今,巫醫之術早已失傳,咱們石家也只保留了皮毛。而王氏醫存有很多記載。他們是上古巫醫的傳人之一,如今絕代了。
老太爺讓您上京,不是要叮囑過。一定要想方設法打聽《王氏醫存》的下落嗎?”
石庭恍若不聞,表情不變,任由歸雁在耳邊絮叨。
“五少爺,真是踏破鐵鞋。。。。。。”歸雁還在勸說石庭。讓他趁機和凌家姑娘多些來往,打聽《王氏醫存》的下落。
太原府王氏。是貴胄門第,非醫學世家。所以,他們家的有位老祖宗以醫學聞名天下,王氏卻沒人繼承下來。更沒有人當回事,就連那本震驚天下的藥經,他們也弄丟了。
真是暴殄天物。
“我知道了。”石庭冷冷的。打斷了歸雁的話。
歸雁連忙道是,不敢再多嘴。
“你退下去吧。沒事不要到後院來。”石庭又對歸雁道。
歸雁又道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