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第1/4 頁)
這話,聽著像誇獎,實則不滿舅母對孩子太過於溺愛。慈母多敗兒。
凌青菀也聽到了,裝作不懂,沒說話。
早膳的時候,舅母就沒有過來服侍,只是派了個丫鬟過來請安,說舅母今天不舒服。
外祖母沒說什麼。
用完了早膳,景八娘就來了。
景八娘今天穿戴一新,換了米分色亮緞褙子,月白色挑線裙子,頭上帶了珠花,珠光璀璨。
她還抹了米分,擦了胭脂。
十四五歲的女孩子,原本就白皙嬌嫩。但是塗脂抹米分,看上去要老氣很多。
凌青菀瞧著景八娘這樣,頗為好奇。
“八姑娘來了?”外祖母身邊的大丫鬟,笑著給景八娘見禮,“太夫人還在更衣,八姑娘稍待。”
景八娘道是,安靜立在一旁。
她不搭理凌青菀。
凌青菀著實沒想到,這次來做客,反而得罪了人。
“外祖母要和八娘出門嗎,去哪裡啊?”凌青菀仍是偷偷問大丫鬟。
“盧家的二太夫人身子抱恙,咱們家太夫人答應帶著八姑娘去探病。原是前天要去的,耽誤了。”大丫鬟也悄聲告訴凌青菀。
凌青菀打量景八娘,又思索丫鬟話裡的意思,隱約能猜到:八娘只怕是和盧家定親了,所以去盧家探病就特別慎重。
“二太夫人,是嬸祖母嗎?”凌青菀在心裡暗想。
她夢裡,自己總和姐姐盧珃在一起。有位老太太,看上去慈祥又不失精明果斷,如今在盧氏內宅當家做主。
她就是嬸祖母,盧家二房的太夫人。
嬸祖母的長子,十年前就接替了盧玉父親,成為西北三大重鎮的節度使,掌管一方軍馬。
凌青菀的舅舅。也算是盧氏的下屬。
凌青菀的舅舅,是四品刺史,算是個小軍閥。那麼,盧氏就算是西北的大軍閥了。
軍閥擁兵自重,已成為弊政,連朝廷也不敢輕易得罪他們。朝廷想解決這個問題,但是幾代帝王的努力。最後引發多場暴動。才不了了之。
現任的皇帝,不敢輕易啃這塊硬骨頭。
故而,當年盧珃在宮裡殺了十位宮妃為盧玉報仇。官家也拿她無可奈何。
這就是盧氏的背景。
和盧氏相比,連姨母安家也只是小門第,盧氏才算是真正的高門大族。
凌青菀聽到盧氏的二太夫人,一時間有些失神。
“當年姐姐能進宮。是因為她說動了嬸祖母,取代了七娘。嫁給沐王的。”凌青菀又想。
沐王一直看重盧氏的權勢,想和盧氏結親,定下的七娘。而後,突然變成了盧玉的姐姐盧珃。這是嬸祖母做主的。
盧珃當初和王氏某位子弟是青梅竹馬,兩家早有口頭的約定,只等盧珃成年就開始議親。
母親去世後的幾年。常有個男孩子,偷偷翻她們家院牆。進來給盧珃送好吃的、好玩的。
他總是偷偷摸摸的來。
盧玉雖然從來沒有和他正式見面過,但是每次都知道他來。他是從盧玉住的房子的後牆翻過來。
他來了之後,總有好吃的,姐姐也會非常開心,整個人都明媚起來,不同於往常的陰鬱。
盧珃和盧玉的丫鬟們都知道這件事,後來盧珃選擇了背棄和王氏的婚約,進京去做沐王妃,一個丫鬟也沒帶,盧玉再也沒見過她們。
那些丫鬟,不知去向,生死未知。
盧珃上京的時候,是帶著盧玉的。王氏那位公子,跟了他們整整十天,風餐宿露,勸也勸不走。
他沒有強迫盧珃回去,只是不停的勸說她,讓她跟著他回太原。盧珃不為所動。
“盧珃,你是王家的人,別往前走了,跟我回太原府吧。”盧玉總記得這個聲音,深情又哀痛。
假如是盧玉,只怕沒有這個定力,會繼續上京。
而盧珃,滿面的淚痕,卻咬牙不理會,令車伕繼續趕路,將她的青梅竹馬拋在身後。
盧玉和盧珃同車,對這件事印象深刻。因為她很少再聽到那麼哀痛的聲音,也很少見她姐姐哭。
母親走的時候,盧珃都沒有哭得那麼傷心。
後來的一生,哪怕盧珃和官家那麼不和,她都沒有再談過王氏。那是盧珃心頭的刺,碰都碰不得,一碰就撕心裂肺的疼。盧玉想到這裡,心裡就跟針扎一樣的疼。
不知道盧珃投胎轉世沒有,過得好不好,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