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部分(第3/4 頁)
,她是沒有輪迴的人,不可能再遇到盧珃了。她沒有親手替盧珃報仇,因為皇帝也需要這個結果,他需要親自報仇,才能完結他和盧珃的感情。
但願他能在輪迴裡找到盧珃;願他們能在最初的年華里找到對方,沒有遺憾,沒有病痛,沒有生與死的阻礙。
“而我呢?”凌青菀心想,“我和安簷是沒有來生的,只能把這輩子過好。”
她這麼下著決心。
太后去世了,凌青菀重生之後最大的盼望實現了,往後她只需要和安簷過些平淡的日子即可。
她這麼想著,迷迷糊糊睡著了。
不成想,半夜的時候,盛京城裡的鐘全部響了起來,鐘聲響徹寒夜,驚醒了所有人。
凌青菀猛然驚醒。
聽到這鐘聲,她的眼淚突然似決堤:皇帝駕崩了!
這是皇帝駕崩的喪鐘!
太后駕崩還沒有一天,皇帝就駕崩了。
“他自幼病痛,沒享受過世間的繁華,被迫推上皇位,熬了這麼多年,總算解脫了。”凌青菀心想。
她再也沒有睡著,睜大眼睛直到天亮。
凌青菀不知自己到底是什麼情緒。
喪鐘久久不歇,她的眼淚又奪眶而出,再也忍不住。
她想,結束了。
太后是怎麼死的,凌青菀沒有興趣。朝政大事,不能她能操心到的。而皇帝是怎麼死的,她是知曉,他是病勢。
但是拋去這些,都結束了。
她作為盧玉的那輩子,隨著盧珃仇家、盧珃愛人的去世,應該都結束了。
她已經沒有牽掛了。
以後,她只是凌青菀了。
想到這裡,好似要和盧珃徹底割開,凌青菀心如刀絞,她的眼淚又湧上來。
***L
ps:注1:我知道“駕崩”是死的最高等級稱謂,以前一直以為,只有皇帝的死才可以稱為“駕崩”,太后啊皇后啊等稱為“薨”。今天寫到這裡,怕自己記得不清楚,特意去查下,才知道太皇太后、皇太后和皇帝等人的死,都要稱為“崩”。
史料記載的太后駕崩,是這樣用詞的:“太祖皇后宋氏,太宗至道元年四月二十八日崩,帝出次,素服舉哀,輟朝五日。”
可現在的影視劇裡,太后的死普遍稱為“薨”,這是錯誤的。怕大家下意識把錯誤的當成正確的,所以標註下。
☆、第227章各自的安排
第227章各自的安排
建平十二年十月二十日,皇太后王氏駕崩;諡號成宗恭聖仁烈皇后。
十月二十一日,皇帝駕崩,梓宮停靈在壽安殿,賜廟號孝宗。
而後,嗣皇帝趙禕繼位,年號天禧,明年就是天禧元年。
趙禕,就是趙禎的四弟,紀王府的四太尉,年僅十二歲的孩子。
按孝宗遺囑,安肅位列宰相,輔佐新帝;楊宰相植黨營私、貪汙受賄,革令致仕,安肅取而代之;太原王氏子弟王玉廷,王太后的親侄兒,提拔為吏部尚書,六部之首。
安簷被封為禁軍殿前司都點檢,同時任侍衛司副都指揮使。
朝廷的兵權分為中央和地方。中央軍權就是禁軍,而安簷一個人,獨霸了禁軍,等於掌控了天下一半的軍馬。
這個遺囑一出,滿朝譁然。
凌青菀也是聽她大哥說起的。
自從皇帝駕崩,她就沒有再見過安簷,已經好幾天了。
她知道,安簷現在肯定忙得腳不沾地。
這些訊息,都是凌青城或者凌青桐出去打聽,回來告訴她們的。
“你姐姐活著,最大的心願就是你好。。。。。。”
“朕會提拔安家,更會提拔安簷。。。。。。”
凌青菀聽說安簷已經被破格提拔為禁軍殿前司都點檢,就想起了皇帝之前對她說過的話。
皇帝說,盧珃最大的心願,就是保護盧玉。而皇帝也要走了,他沒有什麼能為盧珃做的,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保護好盧珃的妹妹。
同時,安肅是皇帝的恩師,也是皇帝僅剩的親人,比他胞姐汝寧長公主還要親。他提拔安家和安簷,一方面是為了盧玉,一方面也是安排他恩師的將來。
“二哥太年輕了,只怕軍中和朝臣都不服他!”凌青城也聽說了。高興之餘。也為安簷擔心。
安簷年紀小,而且沒有軍功。別說軍中將士,就是那些朝臣也沒有一個人信服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