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部分(第3/4 頁)
和了解的人,作為一個匪一代,他對國家的警力分佈很關注,對政治經濟改革卻真的可以說是漠不關心。
肚子裡面的墨水本來就不多,到了這時候已經要用得差不多了,劉御一個人想了半天仍然沒有想到合適的方法,最終決定集中更多人的智慧,讓眾大臣集思廣益想出合適的治國之策。
不過最好應當先來一個小範圍的討論,劉御想好後,吩咐旁邊站立著儘量縮小存在感的李萍和王狗狗道:“快點出宮一趟,把褚淵和何戢叫過來,朕找他們有要事商量。”
何戢和褚淵因為多多少少都跟武官有關係,再加上劉御希望把這兩個人帶在身邊培養他們的能力,日後作為棟樑之才,便都從建康帶來了平城。
這兩個人都算是他絕對的心腹,劉御對他們沒有施以絕對的信任,但是戒備已經減淡了很多,跟這兩個人見面後,並沒有拐彎抹角,直接就把自己的困擾說了。
何戢和褚淵面對這樣影響重大的問題,一時間都有點發懵。
褚淵畢竟年長些,見識也廣,先何戢一步回過神來,道:“皇上,此事事關重大,臣等見識淺薄,恐怕難當如此重擔”
劉御頗為不耐煩地把話打斷了:“朕讓你說你就說,哪來這麼多有的沒的?你見識淺薄,難道朕也見識淺薄?你說得不對的地方,朕自然不會聽了。”
這句話說的真是太戳人心肝了,褚淵一時間也不知道說什麼好了,訕訕地低下頭,道:“皇上訓斥得是是微臣說話不妥當”
劉御對待褚淵就沒有一直甩臉色發脾氣的興致,眼中波光一閃,掃了他一眼,似笑非笑道:“你倒是見機得快。”
褚淵感覺這句話說得別有深意,禁不住渾身緊繃,越發不敢說話了,連忙更加低下頭,只期望旁人沒有跟自己一樣胡思亂想。
何戢也聽得這句話雖然不太好聽,但是劉御說話的口氣卻並不像是有意冷嘲熱諷。他隱約也是聽到了一些關於褚淵和劉御之間的傳聞,再聯想到劉御的前身山陰公主一直都是褚淵的暗戀物件,估摸著這個傳聞有相當的真實性。
他雖然對此並不感覺到詫異,卻感覺到萬分尷尬,覺得自己的存在相當礙眼,心頭也有點發堵,咬咬牙插嘴道:“皇上,褚大人說得不錯,莫說臣等想出的治國方案不讓您滿意,就是臣自己對自己有可能想得出的方案也並不抱有太多的信心。”
這番話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劉御雖然已經表示了他有能力篩選掉差的提議,但是以他和褚淵兩個人根本就想不出好的提議,把他們叫過來討論這個問題根本就沒有意義。
117不悅
劉御聽了這番話轉頭看了他好一會兒時間;而後道:“那朕就想聽聽何卿家的差想法,難道何卿家不想說?”
他雖然連“卿家”的雷人說法都蹦出來了;但是說話的語氣並不是非常糟糕;劉御其實有點沒有反應過來的;剛剛那句話很不想是何戢說出來的;這不是擺明著找罵嗎?
何戢也一時間愣了一下;他剛剛那一通有點硬的話直接就說出口了,竟然沒怎麼控制得住;連自己也被嚇了一跳。
說出去的話等於潑出去的水;後悔也來不及了,他本來心中忐忑萬分,等著劉御黑著臉斥罵回來呢;沒想到劉御說出來的話口氣還不是這麼難聽。
何戢又是一愣,下跪扣頭道:“當然不是,皇上有所要求,臣自然願意說的——您問如何治國是嗎?”
這傻孩子嚇得連問題都不記得了,劉御白了他一眼,嘆氣道:“是朕的錯,朕從一開始就不應該把這麼重要的問題拿過來跟你們討論。”
褚淵覺得以自己的身份不適合插嘴這件事情,而何戢則覺得自己還沒有能夠插嘴的地位和能力,兩個人都不想隨意開口。
改革家一般都是比較受到推崇和尊重的,但是歷史上的改革家一般都是死得最慘的一個,再者說了,他們的提議說出來被劉御嘲諷一通也就罷了,萬一真的施行了,連帶著施行失敗了,那就是大宋的千古罪人了。
這要是有好的想法,就算是冒著風險,他們倒是不介意說出來,關鍵是今天完全是被劉御趕鴨子上架,驟然叫過來就安排了這麼重的擔子,治國方案著實不是兩個沒有經歷過大風大浪的年輕人能夠在短時間內想出來的。
劉御聽到下面一片沉默,就知道是自己強求了,在心中長長嘆了一口氣,無奈道:“那好吧,你們下去吧,朕明日光叢集臣,再議此事。”
兩個人懷揣著一頭霧水走人了,劉御自己坐在龍椅上沉默了好一會兒,搖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