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部分(第2/4 頁)
表了不同的利益訴求。我所做的就是儘可能為不同的利益訴求找到共同點。咦,老魏叔還回不來嗎?”
“大概喝多了。上午走的時候還說晚上要請你吃飯,跟公司的中層們見見面呢。”棗林建材已經有四個車間和四個科室,很有些正規模樣了。
“晚上我要到小舅家吃飯。約好了的。這次我主要是來辦私事,而且,公司是你們搞,我不過是個股東而已。”小舅魏建軍如今是採購科的副科長了,也算中層幹部。不過村裡人更在意工資的多少,對於中層啊公司級啊的概念還很模糊。
第三卷第三十五節
晚飯時魏氏兄妹除了魏建國之外都在魏建軍家聚會。榮飛從建材廠回來見到魏福常,瘦高的表弟戴上了眼鏡,很拘謹的樣子。魏瑞蘭說起魏福常的事,榮飛看了期末的成績單便答應了,福常又是年級第一,但總分只有四百三十分。而且英語不及格,只考了43分。
農家子弟離開農村最好的辦法就是考上大學。他們叫脫離苦海。但可惜農村子弟的升學率非常低。現代化的程序中加速城市化肯定是不可避免的方向,問題是農村隨著人才的流失變得更加相對落後和貧困了。這個問題一直得不到很好的解決,棗林或許是個例外,或許成為一個值得研究的範例。棗林的變化來自於建材廠。如今村人都習慣將暖氣片廠叫建材廠了,如果沒有這家欣欣向榮的企業,只靠種地,最多隻能解決溫飽問題。人多地少,平均每人只有一畝多一點,怎麼辦?臨河這邊還好,空山那邊的情況更糟糕。對農村一直不陌生的榮飛感覺到這個怪圈,如果優秀的農村青年源源不斷地透過各種渠道進入城市,農村便是真正的失血。人才在任何地區任何時代都是最寶貴的資源。可是目前確實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棗林建材或許只是一個例外。
現在有兩家鄉鎮企業了。傅家堡實業和棗林建材,榮飛準備讓彼此更深入的交流,更深入的整合,力爭將這兩家鄉鎮企業做大做強,使其更健康地發展。
魏瑞蘭有些擔心福常到北陽的學校是否好找。榮飛說問題不大。如果去北新市就學也行,他也可以辦。二姨說還是到北陽好,當然,有個親戚做依託更令家裡放心。榮飛說那就北陽吧。學籍不變,將表弟**邢芳所在的三中念餘下的二年高中不算太大的問題。三中是市重點中學,在安排邢芳工作的時候就認識三中的劉校長了,有主管副市長王林的面子,劉校長對榮飛極為客氣,後來和劉校長吃過二餐飯,彼此的關係更近了。榮飛請劉校長是為邢芳,中國人重視飯局中的友情,喝上二次大酒便是朋友了。雖然王林調出了北陽,但劉校長不會人走茶涼。
魏明蘭解決掉心頭大石,非常高興,非要大姐和榮飛再住二天。榮飛說必須去空山了,明天就讓福常陪母親坐火車回北陽,自己則直接去空山。
從臨河到空山有二條路,一條是向東先到北新市然後往南,全是柏油路面。另一條是砂石路可以繞過北新市,比大路近15公里。因為天氣不太好,陰著似乎要下雨,榮飛決定還是走大路保險。
在北新市郊,榮飛琢磨著是不是見見王林,正猶豫間,放在副座的黑不溜秋的大哥大響了,榮飛不得不像志願軍戰士端著通話器一樣舉起體態雄偉的手機,電話是王林來的,問他在哪兒?
“嘿,我聽說你在臨河。你小子來到我的地盤上也不來找我?”
“正考慮呢。有事?”肯定有事,王林目前的工作不會有閒工夫跟他聊天。
“當然,你現在在哪?”王林得知榮飛就在城郊時,命令他立即來他在北新賓館的套間。舒國治不在,只有王林一人。
“聽說了胡友榮的事?”
“沒有。胡書記怎麼了?”
“他和程市長就北陽重汽頂起牛了。關於一把手的人選,兩人出現分歧,本來組建重汽公司是程市長分管,現在胡書記插進來了------”
胡友榮已是省委常委,而且排名靠前,一度時間傳言他將出任常務副省長,預示著將更進一步。而程恪擔任市長沒幾年,儘管北陽經濟發展的不錯,但資歷還是不能與胡比。榮飛疑惑,重汽一把手之爭與我有什麼關係?
“難道程市長準備讓李德江上?”內心裡榮飛立即否定了這個不現實的推測。
“北陽還是胡友榮的天下。儘管前段時間他有些背------”胡友榮在**的最後階段犯了點錯誤,不過似乎沒有對他產生更大的影響,“程市長目前是掰不過他的。程恪中意的是市經委主任安黎明,這個人搞技術出身,也懂管理,是個人才。胡書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