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部分(第1/4 頁)
家族劇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
記憶中韋嘉輝寫過好幾部經典的家族劇,林宥倫一時好奇,便問起韋嘉輝正在寫的那個劇本講的大概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韋嘉輝正琢磨該怎麼把林宥倫對這個題材的興趣轉化成對自己支援,林宥倫主動問起這事,令他大喜過望,一口氣不停地將他的整個構思說了出來。
韋嘉輝心目中的這個故事以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香港股票交易市場作為背景,以兩個家族的恩怨情仇為主線,在他聲情並茂的描述中,便是一開始對此並無太多的王京、杜琪鋒也聽得入了神。這個故事所描述的變遷時代,正好就是香港金融界風雲際變的20年,王京、杜琪鋒作為過來人都感同身受,特別是王京還炒過一段時間的股票,對此感觸更加深刻。
自迴歸問題塵埃落定,香港股市樓市就開始回穩,尤其是在每年限制供應不多於五十公頃土地,使各財團意識到土地資源買少見少,最直接的爭奪方法自然是收購持有土地的上市公司,市場更出現惡意狙擊收購戰,其中最出名的當屬後世號稱“女星狙擊手”的劉欒雄。
劉欒雄早年靠生產電風扇起家,被稱作“風扇劉”,發家之後轉戰金融市場,以狙擊手姿態馳騁於香港股市,自1985年迅速崛起。首戰收購能達,二戰收購華人置業,三戰狙擊中華煤氣,四戰挑戰於嘉道理大酒店,一一得手,作為新晉財閥,一時風頭無兩。
相比之下,林宥倫這些年顯得低調很多,雖然這幾年他從股市、樓市斬獲頗豐,但很多時候都是隱於幕後,最廣為人知的一次出手反而是1985年利用廣場協定炒曰元。
這段時間媒體時常拿劉欒雄和林宥倫做比較,韋嘉輝甚至坦言,他想到要寫《大時代》這個劇本,一開始還是從林宥倫和劉欒雄的發家故事中得到的靈感啟發。
想想後世那部《珠光寶氣》可以生生將現實中的賭王和雙李的生活搬上銀幕,不僅叫港人看了直呼過癮,甚至連許多富豪也會守在電視前,等候時機判斷一番,這段故事影射了誰和誰,林宥倫突然有些能夠理解韋嘉輝的這番說法。
這聽起來很荒誕,但又讓人不得不信,要不然就沒法解釋這部本應該在1991年才開拍的電視劇為什麼會提前出現。
《大時代》可以算是家族劇中的經典代表,而家族劇在港劇中又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從《大時代》開始,TVB開始採取集中投入的方式,以大牌薈萃的明星陣容和縱橫一個時代的家族視野,打造流水長篇的大型劇集,短則40集,長則上百集,有分量的名角至少6位,一般選在當年的臺慶時播出,而且必然成為當年的收視冠軍。
更重要的是,《大時代》這部電視劇在香港市民中的影響,是任何一部家族劇都未曾有過的。因為這部電視劇,還專門產生了一個叫做“丁蟹效應”的金融名詞,在這部電視劇中出演丁蟹的鄭紹秋,此後只要有任何一部他主演的電視劇在TVB播放,香港股市必定大跌。
這件事使得鄭紹秋在整個90年代一直得不到TVB的重用,只能遠赴臺灣另求發展。
《大時代》提前4年出現,還會不會有所謂的“丁蟹效應”林宥倫不清楚,但這件事卻給他提了一個醒,在即將到來的10月,全球股市將會發生一次劇烈的動盪,而香港更是重災區。
王京、杜琪鋒正在就《大時代》的劇情和韋嘉輝展開討論,就在三人正議論得興高采烈的時候,林宥倫卻突然間變了臉色。
王京坐在林宥倫對面,第一個發現了林宥倫的不正常,他用眼神制止了杜琪鋒和韋嘉輝的交談,正準備開口問林宥倫怎麼回事,林宥倫卻搶在他前面問了一句:“你目前在股市裡還有多少資金?”
“幾百萬吧,怎麼了?”王京目光閃爍,顯然沒有說實話。
杜琪鋒、韋嘉輝就坐在一邊,王京當然不會老老實實地將自己的家底完全透露出去。
“不管行情怎麼往上漲,在10月初一定要全部拋掉!”林宥倫很嚴肅地說道。
王京愣愣地坐在那裡,這話要不是從林宥倫口裡說出來,一定會被他當成是一個笑話來看。港股84年開始步入牛市,86年9月首破2000點關,87年6月6曰再破3000點,很多人都預測港股在今年10月有望突破4000點,別人都忙著往裡投錢,林宥倫卻讓他撤出資金,王京心裡自然是充滿了疑惑。
王京這次還比較沉得住氣,沒有當面問林宥倫原因,不過在回去的路上,他終於還是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