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部分(第3/4 頁)
子已經託朋友給我們一人做了一身.夠穿了。”於是.這剩下的布料就暫時留起來了。裁剪衣服剩下的邊邊角角也被劉三娘仔仔細細地拼起來.回頭可以拿來縫被子。
86招牌小吃
自從那日下了第一場雪之後;這雪就多了起來;隔三差五就來一場;紛紛揚揚;整個世界銀裝素裹,方怡起初還很興奮,看久了之後也漸漸習慣了;這地段偏北方,下雪是常有的事兒;這下多了還是個麻煩事兒;時不時得就要去掃雪,怕雞窩牛棚被大雪給壓垮了。
天氣越來越冷,氣溫也越來越低;所有人都換上了厚實的襖子;屋裡頭燒起了炭爐,一進門就覺得暖呼呼的,一出門寒風刺骨,方怡儘可能地把一些活兒都搬到了屋裡頭來做,同時也不忘開著窗子,畢竟燒著炭火呢,房屋緊閉容易中毒的。
地裡的活兒都是趙立夏和趙立秋跟著王家兄弟兩個去幹的,有時候劉三娘也會跟了去,趙立冬本來不肯留在家裡,卻被方怡指派了新的任務,於是也就乖乖聽話了。
所謂的新任務,就是在家裡磨紅薯粉,之前一直忙著搗鼓芝麻油和芝麻醬,賣出去了不少,如今那些酒家暫時都不缺了,正好也停會兒,如今天氣太冷,也不適合做那個,那就來磨薯粉。
自從決定在城裡買房子開小店之後,方怡就開始琢磨再賣點兒什麼東西比較好,她會的吃食有很多,但是大部分都很稀鬆平常,不夠特色,她想要兩三樣招牌小吃,這樣才能把名氣做大,只有壟斷才能賺大頭啊!
之前收上來的紅薯都被切成片曬乾了,這會兒正好拿來磨成薯粉,回頭還能做成粉絲吃,味道可好了,不過這薯粉絲方怡不太會做,在現代的時候試過幾回,效果都不太好,到最後乾脆就直接去超市裡買現成的了。但是,方怡不會,劉三娘會啊,據說以前在家的時候還常常做了拿出去賣,那手藝必然是差不到哪裡去的,如今家裡頭存了不少紅薯,若是能做了薯粉絲去賣,那也是一筆進項啊。
依舊是用小石磨磨的薯粉,趙立冬看著精瘦精瘦的,力氣倒是有不小,這幾個月來一直都堅持每天打幾套太極和拳法,拳法是白城山教給他的,才學了沒幾天就打的有模有樣,白城山直誇他是個練武的好料子。
幾個人坐在炭爐旁邊,一邊磨著薯粉,一邊說著話,有時候趙立年和方辰會讀會兒書,趙苗苗就託著小腮幫子,聽得搖頭晃腦的,再就著炭爐烤幾個洋芋紅薯,餓了就吃一個,小日子過的別提有多舒服了。
等薯粉磨好了,劉三娘就留在家裡頭做薯粉絲,方怡立刻湊在一邊兒學著,先把薯粉用水化開,然後用篩子過濾掉渣滓,剩下的漿水放到一邊,等個一兩天沉澱凝固之後,再把上面的清水倒掉,底下的粉漿再用水化開,再把前陣子特意找鐵匠定做的薄鐵盤子拿出來,把稀釋後的漿水倒一些到鐵盤裡,只要薄薄的一層就好,然後把鐵盤放到沸水裡燙一下,等鐵盤裡奶白色的漿水變成透明色之後,再把整個鐵盤都放進開水裡燙著,直到粉漿燙熟之後再拿出來,把粉皮整個兒從鐵盤裡剝出來,晾一會兒切成絲,再攤開在畚箕裡曬乾,這紅薯粉絲就做好了。
方怡一直在邊上看著,感覺跟自己先前的做法也沒什麼不同,怎麼做出來的效果就差了那麼多呢?忍不住就問了劉三娘,劉三娘笑道:“你這是做少了,我以前也做不好,加多少水化開,一次倒多少漿水,在沸水裡燙多久,這些都是學不來的,得要自己試了才知道,等試的次數多了,就知道該怎麼做是最合適的了。”
確實如此,中國菜從來都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各有千秋,無非就是各種細節方面的不同而已,差之毫釐,謬之千里。
等薯粉做好之後,方怡立刻就給大家做了一頓酸辣薯粉,吃的大家鼻尖兒冒汗,一面哼哧哼哧的吐著氣,一面還迫不及待地往嘴裡塞。方怡吃著這薯粉,只覺得味道當真是不錯。
等到第二天,立刻就讓趙立夏帶著剩下的那些送去城裡給白城山和柳叔打打牙祭,順便看看能不能賣點兒出去。白城山哪裡會不知道方怡的小心思,在親自吃過一頓嚐了味道之後,笑眯眯地讓趙立夏只管往他那兒送,保管給找了人賣出去。
眼下離過年也就不到一個月的功夫,這些東西還是有不少人家會買的,城裡頭不比村裡,沒田沒地的,想吃什麼都得買!這薯粉絲放在村裡或許買的人不多,放在城裡頭,那可是緊俏得很,光是放在他自己店裡頭就能賣出去不少。
聽到趙立夏帶回來的好訊息,方怡笑眯了眼:“等下次去,可就不只薯粉絲了,還能有更好的東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