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2/4 頁)
頭,說道,“缺乏資金我來出,路我來修,銷路渠道我去找。”
聽到陳東說要出資修路,村民們先是震驚,然後是驚喜。
這條路困擾著十幾代陳家村人,陳家村的窮除了地少,地力貧瘠,沒有經濟作物外,最大的原因是交通不便,村子處於山溝裡,位置僻闢,通往外界要過一條山道,險峻,陡峭,腳踏車,摩托車,小汽車開進來都要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連車帶人掉進懸崖,大一點的拖拉機,貨車根本就進不來,沒人願意進來,陳家村的人很少有人出去,連一個像樣的小學都沒有,上學要走幾里路去隔壁的村莊。
窮怕了的陳家村人當聽到陳東要出錢給陳家村修路的時候,心裡對陳東感激得無以形容,很多老人甚至流下了眼淚,大家都明白一個道理,只要路通了,大家就能過上好日子了。
--
看得可以收藏個,有推薦票的投給我,謝謝!
第九十節 修路!(求收推)
感謝上善若水之虛極再次打賞100幣,萬分感謝‘!
--
“小東,你真願意出資為村裡修路,那可是幾百萬資金啊。”陳大元問道。
幾百萬資金對於一個落後貧困的鄉村來說,幾乎是一個難以想象的數字,修路,陳東村人想都不敢想,每次向鎮裡以及縣裡申請資金修路的報告一到了鎮裡、縣裡就如流牛入海,毫無訊息,也是,陳家村即沒有礦產,又沒有特產,誰願意去發幾百萬去修一條不能帶動經濟效益的公路。
陳東點了點頭,說道,“對,幾百萬也要修,我也陳家村人,陳家村因為地少,地力貧瘠,地處於偏僻山溝,交通不便,一條陡峻的山道讓陳家村與外面的世界隔開,陳家村的人走不出去,外面的人走不進來,單靠種地,不止這們這一代要窮,我們下一代,下下一代還要窮。
所以,我的設想是,先修路,最主要是把山道拓寬,加防護攔,路面上鋪上水泥或瀝青混凝土,不過光修一條路還不行,大家富不起來,所有要有自己的產業,我打算與村裡合資建一個竹製品廠,竹製品包括機器加工以及手工編制,機器加工的竹製品批發給分銷商,而手工編制的可以當做民間藝術品,賣到一村一品商店,現在有錢人很喜歡講品味,凡藝術品搭上點邊的很受歡迎,能賣到很高一個價。
但是光修路,只建產業,只能富到我們一代,等到下一代子孫的時候,青竹山的竹子沒有了,又回到了我們的老路,所以,要有教育,只有教育,才能讓我們後代子孫一直富裕,即使竹子用光了,地少,地力貧瘠,我們的後代只要有文化、有知識,可以走出去,去外面闖一番天地,所以,我打算在村裡出資建一座小學,以後,從竹製品廠每年抽出一部分贏利資助我們村的教育。”
從修路,到要有產業、教育,陳東給在場所有的村民描繪了一幅美好的藍圖。
村民鼓起了熱烈的掌聲和叫好聲,有的村民眼中泛著淚水,沒經歷過窮的滋味不知道窮的痛苦,從陳東的一翻話裡,村民看到了擺脫貧困,致富發家的希望,怎麼不讓他們激動得熱淚盈眶。
“小東這小娃子真的了不起,要是這些都實現了,我們陳家村也不會一直窮下去。”一個村民滿是憧憬地說道。
“對啊,果然是名牌大學生,說得的話有條有理,我現在才知道,我們陳家村之所以窮,不是因為地少,地力貧瘠,最主要因為我們沒有文化,沒見識,眼光短淺,無力去改變現狀,你看,小東一回來,就給我們指出一條致富之路,這次,我就是拼了這條老命也要辦成這幾件事,我們窮沒關係,但是不能讓我們後代也窮。”
“要說,我們陳家村最幸運的是出了陳東這個人。”
“修路,要有產業,要有教育,這三點說得好,要是這三件事真讓我們這一代人辦成了,解開陳家村窮了十幾代人的枷鎖,就算死了也可以告慰陳家村的列祖列宗。”
村民們議論紛紛。
“小東,你打算怎麼做。”村長李大元對陳東問道。
所有村民望向陳東的眼神中充滿期待。
陳東思考了一會兒,說道,“我打算先修路,路修好了,加工竹子的機器、建學校的泥沙、磚瓦才能運進來,把竹製品運出去,我會請公路勘探設計公司測繪出一條從村裡連通高速公路的路線,要路徑最短,發費資金最少以及儘量避開施工難度很高的地段,然後請公路評估公司評估出修路所需的花費,再承包給有實力,信譽好的公路建築公司。還有,到時候修路可能佔用大家一些的土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