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頁)
漏到一件稀世珍寶,這樣的例子在以前經常有,現在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進入這一行,再加上賣家要比買家精,這樣撿大漏的例子很少有了。
“小夥子,我有個青花盤,想不想看看。”陳東正走在街道上,忽然,在拐角處一名老漢叫住了他,對陳東說道。
反正也是瞎逛,看看也無妨,陳東停下腳步,看向老漢,老漢手裡提著一個布袋子,布袋一股一股,看輪廓,是一個盤子,大小在鍋蓋大小,腰間還插著一個旱菸鬥,頭上還扎著一條毛巾,腳上穿著解放鞋,看打扮,就像60、70年代的農民。
陳東一問老漢那裡人。
老漢對陳東說道,“山陝安西人。”
山陝省是個好地方啊,雖然到了現代各種落後了,國家還曾提出西部大開發計劃,改善西部落後的經濟、生活水平,但在歷史上是個赫赫有名的地方,16朝古都,漢、唐在此建都,說起現在的安西市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一說起古都長安,秦都咸陽,大家都知道,大大有名啊。
“你這青花盤那來的。”陳東對老漢問道。
老漢回答道,“這個青花盤是我在自家地裡種地的時候挖出來的,我一看就知道是個好東西,要不是我兒子讀大學還差點錢,我還捨不得賣,這樣吧,你先看看,價格合適的話我就可以便宜一點賣你。”說完就把盤子遞給陳東。
“別。”陳東沒有接過盤子,對老漢說道,“你先放在地上。”
混古玩圈的不可能連這點不知道,貴重物品特別是易碎的瓷物都不會直接遞給對方,而是在放在平穩的桌子上,等對方來拿,這樣,誰打碎了就是誰的責任。
透過這點看出,要麼老漢是行外人,要麼老漢是不安好意,故意拿著一個贗品瓷器,等對方接的時候沒等對方拿穩就故意放手,瓷器掉在地上打碎了,好敲詐對方一筆,這類例子跟碰瓷一樣。
這樣的話就要小心了,初入古玩圈的新人容易被別人下套,一看對方穿著土裡土氣,一副老農民打扮,就信了三分,再一聽,山陝安西來的,又信了二分,山陝安西可是十六朝古都,埋葬的王公貴族不在少數,山陝的農民經常在自家地裡挖出墓裡的陪葬品,再一聽故事講得要多慘有多慘,買家對其抱以同情,又信了二分,最後在鑑定的時候失去主觀的判斷,從而讓騙子得懲。
陳東拿起盤子一看,青花盤做工不錯,畫工很活,用料很講究,不管從胎體、畫工、紋飾、器形來看,都符合明代景泰青花盤的特徵。
“怎麼樣,是個好東西吧。”老漢對陳東說道,眼神裡露出一絲狡黠。
“我看不準。”陳東說道,將青花盤放在地上。
‘看不準’這三個字在古玩圈是一套萬金油似的說辭,水平不夠,鑑定不出古玩的真假可以說看不準,水平夠了,鑑定出器物是贗品也可以說看不準,給賣家留點面子,日後好相見。
這個青花盤有兩個很明顯的破綻,其一,老漢的故事不真,從青花盤的落款上來看,是一件明代的瓷器,跟老漢山陝安西地裡一毛錢關係都沒有,人家漢唐王公貴族陪葬的漢唐以及漢唐以前的器物,莫非明代瓷器也玩穿越了。
其二,最重要的落款錯了,‘大明景泰年制’,玩過瓷器的藏友大多知道景泰青花的款識不落在器心而是移到器底,落款除福字外,還有“太平年造”、“太平”、“大明年造”等。景泰青花未見任何帶年款的官窯器。
老漢這才知道碰上行家了,一開始看對方像個大學生,鑑定知識想來有限,社會閱歷不夠,好騙,但現在一看,對方拿起東西只看一眼就鑑定出真偽,得,碰上行家,即然對方給自己留了面子,再說下去,那就是自討沒趣了,拿起青花盤二話沒說轉身就走。
陳東也感到很掃興,今天一來啥東西沒看就碰到這種事。
有的時候看人不單看外表,這人看起來純樸的農村老漢但騙起人一套一套,一不小心就上套。
不過陳東也不併是沒有收穫,他發現光腦可以鑑定古玩的真偽,在剛才拿起青花盤的時候,忽然手腕上的手錶輕輕震動,提示是否對青花盤鑑定,需要消耗一點積分。
陳東選擇了否,這個青花盤一眼就能鑑定真偽,不值得浪費1點積分。
接下來,陳東逛了一個上午沒什麼收穫,眼看中午了,肚子有點餓了,出了古玩街隨便找了個飯館填飽肚子。菜是紅燒鯉魚,再加一碗紫菜蛋湯,紅燒鯉魚味道還真不錯,難怪到中午這麼多人在這家飯館吃飯。
吃完飯,忽然經過門口的時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