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部分(第3/4 頁)
得上是純粹意義上的香港電影老闆,而是能算得上整個東亞最有影響力的電影老闆。
那個時候,無論是六叔還是鄒文淮,雷爵坤還是向氏兄弟,包括李明豹自己,他們的身份都會相當的超然,香港本土電影的衰落問題,他們不會太受損失,只要聯合院線能夠經營得好,不是香港人拍的電影,不也一樣的賺錢?香港本土電影人的電影興盛了,他們也能獲得好處,進退有據,反正怎麼都虧不了。
所以本土電影的興盛的衰落,與這些老闆們,是沒有太過直接的關係,香港人用不了,難道還不能用外國人?只要香港流通港的概念沒有倒閉,他們就不會有任何危險,甚至比以前就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完全就是兩個概念。
六叔他們的好意,正是李明豹現在最為急需的東西,畢竟流通港這個概念是否能夠徹底的實現,不是靠別人,而是要靠自己是否對聯合院線真正擁有掌控能力,現在六叔他們把經營的全力完全交給自己了,聯合院線這邊作為流通港的發動機,就不會出現任何問題,一切的發展,都會隨著自己的心意,簡直就是直接給李明豹掃平了任何障礙,讓他可以直接達到終點。
投桃報李,李明豹自然也要露出更多的概念來,至少要指明弄出流通港以後,大家還可以得到的額外好處。
“其實股份這個東西,賺錢也僅僅是一錘子買賣,對於在坐的各位,手上的活錢並沒有多少幫助。聯合院線其實還有更多可以利用的地方,就比如說賣票房?對於那些一心想要在聯合院線上映,並且取得好賣埠成績的電影,我們還可以弄出一些貼心服務,在不是大問題的基礎上,把一些電影的票房,人為的抬高一點點,比如兩千九百萬港幣的票房,和三千萬多一點的票房,在賣埠上的價差,可不是一星半點。當然,這方面我們也不能做得太過分,容易砸招牌。
商業電影的操作空間不算大,但是文藝型別的電影,操作空間就很樂觀了。尤其是對於那些有志於拿獎的文藝電影來說,如果他們背後的公司捨得下本錢,取得票房和藝術雙豐收,豈不是要好很多?在這點上,我們的操作空間,可是很大的,畢竟相對於商業電影來說,票房提高一兩百萬,也沒有多大的賺頭。
但對於文藝電影,票房提高一兩百萬,這差距就相當明顯了。”李明豹壞笑的說到。
第三百七十五章 系統性的升級
通常來說,文藝電影在投資成本上,不可能和商業電影比較,因為商業電影注重的是眼球效應,而文藝電影注重的是內涵。在好萊塢,三五百萬美元,拍不出什麼好看的商業電影來,想要取得轟動效應,這點錢還不夠。
但要是放在文藝片上面,三五百萬美元,絕對可以把一部文藝片,打造成經典當中的經典。實際上,文藝型別的電影,在亞洲很少有超出兩百萬港幣的投入,即便是韓國現在注重的文藝片,他們的拍攝成本,也不會太大。幾十萬港幣,就可以拍出一部相當不錯的文藝片,想要獲獎,也不是不可能。
別以為二三十年後韓國的電視劇那麼發達,就認為現在的韓國電影同樣也很發達,實際上這是個誤區,至少是在現在,韓國無論是電影行業,還是電視劇行業,自己拍出來的那些東西,市場都不算太大,炸雞啤酒什麼的東西,壓根就不是現在韓國的從業人員重視的玩意。
現在的韓國圈子裡面,其實和後世的大陸其中一段時間差不多,拍出來的電影壓根就不在乎什麼票房不票房的,全都是那種感情表達嚴重的文藝片,一段時間內,韓國在嘎納那邊,取得的成果也是相當不少的。當然,這一類的電影,通常來說,票房上的事情,就只有呵呵呵。
這樣的事情對於那些導演來說,或許是個好訊息,他們可以隨意的把自己想要表達的感情,都表達出來,然後弄個痛快。但是對於市場本身,是沒有多少好處的,因為就連韓國自己人,也大多數不喜歡這種看不懂的電影,所以香港電影,在韓國市場上,也是有相當大潛力的。
導演高興,不代表幕後的老闆也高興。畢竟開公司的,誰都不會喜歡自己的公司全都是出的虧本電影,賺錢才是他們最希望的事情,在這點上,全世界所有的老闆,都是有共同點的。
而文藝片這個東西,在李明豹看來,操作空間大,並且對於行業內部的人來說,也沒有太大的影響,操作文藝片的票房,比起操作商業片的票房來,吸引仇恨的能力,不知道下降多少。
而在李明豹的規劃當中,文藝片的操作,其實並不是針對行業內部的人,很少會有人去買文藝片的播放權力。調文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