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頁)
跳下來,能摔傷哪去啊,別當我是個弱書生。”曉楠不以為意,這點高度能難倒誰啊,真要是這都能摔傷,稱得上是個“廢柴”了。
“是啊,男子漢大丈夫,做事說話就得乾乾脆脆,不行扭扭捏捏那一套,嶽弟這不是很好嘛,往日你們都把他給看扁了。”鄭川溪見曉楠和他一樣行事,更把她視為知己了,一伸就把手臂搭在曉楠的肩上,這就算惺惺相惜了。
“唉,你小子不用婆婆媽媽了,我們先進去了,你隨後跟上。”鄭川溪不耐煩多喜,衝他喝了一句,就拉著曉楠往學堂裡走去。
劉夫子是城中最有名望的老夫子,曾經中過朝士,在聖都最高的學府擔任教學多年,五十幾歲才回故鄉建鄴城自己開辦學堂,學堂辦了十幾年了,名聲極好,出的學子中,中城學,州子的頗多,而且也有中朝士在朝為官的,可算桃李滿天下,所以城中有名望,有地位,有財富的人家,都想把兒子送到這“學卷堂”來讀書,到這裡學萬卷書中的知識,以期望自己兒子能有一日高中,仕途為官。
曉楠早就做好事前準備,打聽過這學堂的事情。“學卷堂”裡設高學和底學兩處,高學是給十五歲及以上的學子就讀,底學就是給十五歲以下的學子就讀,因為大進規定從十五歲開始才能參加城試,所以要分開重點培養,“學卷堂”的做法到挺像現代的教育制度,還分初級教育和高階教育,難怪能闖出這麼大的名堂,看來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
曉楠也順帶打聽了大進的科舉制度,學子們最初可以參加城試,城試前六名就被稱為“城學”,中了城學就可以參加東、西、南、北、中五大州的州試,五州三十二城一百九十二名城學,再加上聖都六名城學,一共一百九十八人彙集中州的中鼎城參加州試,前百名上榜的學子,就稱為“州子”,州子就可以上首都聖都城參加聖朝試,聖朝試前五十名就被稱為“朝士”,而前十名的朝士還可以參加聖殿試,聖殿試頭名的就為“聖才”,意思為聖都朝堂的棟樑之材,十甲朝士可得皇上親自殿試,聖才更是皇上御筆親點,真可謂集萬千榮寵為一身,是萬千學子終身奮鬥的目標。
城試每年入秋舉行,當年的城學參加隔年入秋舉行的州試,再隔年同樣入秋參加聖朝試,所以從城學到朝士要歷經三年,名落孫山就另當別論了,不過中了城學就已經是有功名在身了,就可以在城中各處府衙擔任一些文職了,越往上高中功名就越能謀取好的職位。為了它朝有好的出路,學子們才如此兢兢業業,奮發向上,就想有朝一日可以功名在身,功成名就。
曉楠打聽了一番,也是做到心中有數,不過對什麼金榜題名,踏足朝堂這種事到不太關心,不感興趣。曉楠在現代就不算好學之人,大學讀的也是二流大學,成績平平,到是對運動什麼的挺感興趣的,所以會被朋友們說像男孩子作風,畢業之後也選了男生比較多參與的當兵。到了這古代,對那些“四書五經”曉楠就更不感興趣了。
一路被鄭川溪拉著進去,往裡去的學子也已經不少了,裡面的房舍挺多間,每間房舍也都亮堂寬闊,看上去都有上百平,每房設有四排五行,共二十個座位,桌椅都為黑色,書桌挺長,看著有一米五以上,每套桌椅各供一位學子使用,前臺還放設供夫子就坐的桌椅,也一樣黑色,比學子的桌子還長還寬。
底學設有三間學房,一學,二學,三學,也就是和現代的一,二,三年級一個意思,每學房各二十名學子,每房學子都按年齡排房,一學多為十三至十四歲的學子,二房為十二至十三歲,三房十二歲以下,一般人家八九歲開蒙,十歲以上才會上學堂就讀。
底學三學房在學堂較外面,高學則要更進去裡面,也是一樣設三學房,同樣按年齡排房。
曉楠就在底學二學房就讀,鄭川溪也同在二學房。
踏入學房,房中已經有幾桌坐有學子了,也有三三兩兩一堆站著在討論的學子,看到曉楠走進來,有不少學子點頭打招呼,表示歡迎返回學堂。
在曉楠一一回禮之後,他們又繼續討論或坐下,房中也有好幾桌旁站著小廝打扮的書童,正在幫自家主子擺書,擺紙硯筆墨等等。
曉楠正不知道自己的座位在哪桌時,多喜已經在自己忙著回禮的時候站過去放東西了。這也省得曉楠一下子搞不清楚狀況而出點小錯漏。曉楠忙走到自己座位上坐定下來。
第二十章 初入學堂第一關
更新時間2010…5…7 18:34:14 字數:2364
曉楠的座位在第一排的第五個位置,多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