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部分(第2/4 頁)
笑著點了點頭,轉眼一瞥之下,卻見執握天下州郡兵馬大權的太尉華歆竟是一個人坐在專席上悶聲不語,顯得面色沉沉、心事重重。他不禁有些愕然地看了過去:“華太尉,您的意思是”
華歆急忙離席出列而拜,面現遲疑之色:“啟奏陛下,老臣請問——此番拒吳之役當中,我軍究竟折損了多少士馬?”
曹叡的目光復又投回那幅奏報表上靜靜看了片刻,蹙眉低低而道:“在此番拒吳之役當中,我軍亦是總共折損了九千餘名”
“哦?原來我大魏戰士也折損了九千餘人啊?”華歆冷冷一笑,雙手一拱,肅然而道,“陛下,如此看來,所謂‘黑林峪大捷’‘漢江口大勝’,化解江陵之圍及沔陽之危云云,都不過是司馬懿憑藉武皇帝和文皇帝的靈威一時僥倖得手罷了!此番拒吳之役,我軍亦是折損了近萬名士馬,與吳虜相比,可謂一場‘小勝’而已。司馬懿藉此‘小勝’,只可證明文皇帝遺詔裡對他的任命英明無誤——他只能算是一個眼下看起來似乎比較合格的大都督!據此而言,對他那些區區薄勞,何必予以濫賞?”
“這”曹叡沒料到華歆一開口便將司馬懿的戰績貶得如此微薄,他頓時不禁大大地驚疑起來——作為司馬懿在魏國軍界的頂頭上司,太尉華歆居然不為司馬懿請功求賞,反而對他這般吹毛求疵,實在是有點兒匪夷所思!
他正自沉吟之際,卻聽得值日侍郎又在殿門外稟道:“啟奏陛下,鎮南大都督司馬懿以八百里加急快騎呈進謝恩請賞表”
“謝恩請賞表?此人好生無禮!論功行賞乃是陛下親掌之事,自有一番權衡明斷。想不到他卻先行呈上這一道奏表來,給自己‘謝恩請賞’了!這忒也心急了些吧?”華歆一聽,不禁憤憤而道。
曹叡也覺司馬懿此舉頗為不妥,便拉下了臉,一手接過司馬懿那道“謝恩請賞表”,慢慢地翻看了起來。一閱之下,他臉上頓現驚訝之色,接著又流露出深深的欽敬之情:“唔原來司馬愛卿不是為自己的功績而‘謝恩請賞’的,而是為他的部下裴潛、夏侯儒、曹肇等諸將‘謝恩請賞’的”
聽得此語,華歆也是悚然一驚,抬起頭來怔怔地看著曹叡:司馬懿此人,果然是城府極深,令人實在捉摸不透啊
“司馬愛卿真是高風亮節啊!他在這道奏表中聲稱此番拒吳之役乃是皆由群僚和衷共濟、齊赴時艱、盡心竭力,方才取得了黑林峪大捷與漢江口大勝!所以,他頓首懇求朕為裴潛、夏侯儒、曹肇、牛金等大加恩賞,以勵三軍壯氣。而他自己卻遜辭謙稱,自己乃是托賴先帝靈威與朕之洪福而偶獲小勝,不足以承恩受賞。一意歸美於上、分功於下,司馬愛卿實有一代聖臣之偉操也!”
說到這裡,曹叡目光凌凌然看向了華歆:“更為可貴的是,司馬愛卿還在奏章裡提出自己甘願辭去尚書僕射一職,以求專心戎事、抗擊吳虜”
華歆臉皮再厚,此刻也不覺微微有些發燙,不禁低下頭去,不敢與曹叡迎面正視。
曹叡的聲音驀地一振,在大殿上空清清朗朗地迴響著:“司馬愛卿不戀祿位、不貪封賞、不事浮誇、任勞任怨、為國盡忠,朕心甚是嘉之!不錯,如今他掌兵在外,尚書僕射一職確是不必虛懸於他之身了——朕要升他為御史中丞,以他的憂公忘私、精忠報國之嘉德懿行而為百官楷模!”
“御史中丞”一職名義上雖為御史大夫的副官,但它卻是獨立開府治事的,專管天下激濁揚清之庶務,官秩高達從一品,與尚書令一職平起平坐。曹叡將司馬懿一下從尚書僕射之位提到御史中丞任上,實際上是擢升了他半級官階,也算對他有所封賞了。
曹叡此詔一宣,殿上諸位大臣齊齊伏下身來,華歆也不得不跟著山呼:“吾皇公正賢明!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卿山呼剛畢,殿門之外忽然又傳來了值日侍郎的稟報之聲:“啟奏陛下,大將軍、鎮西大都督曹真自長安城送來八百里加急快騎軍情訊報”
曹叡一聽,心想:大約又是曹真在涼州剿除西羌取得了戰績吧?今天可真是“喜事迭逢”啊!他便漫不經心地吩咐道:“當眾啟讀!”
“諾!”那值日侍郎應了一聲,就在門口邊翻開奏報表定睛一瞧,倏然臉色大變,戰戰兢兢地顫聲念道,“老臣曹真啟奏陛下,偽蜀丞相諸葛亮已悍然親率十三萬賊軍西出劍閣關,進駐漢中郡,鋒芒直指雍涼二州”
蒼藍的天空下,一葉輕舟在荊州第一學府“青雲山莊”外的“沉壁湖”上悠悠飄遊著,彷彿一朵殷殷紅蓮在萬頃碧波中上下沉浮。
司馬懿一身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