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部分(第2/4 頁)
爵,全系陛下隆恩所加與司馬氏祖蔭福澤所致,其榮祿之量至此盡矣!’”
“很好,周師兄您講得很好。”司馬懿雙眉一挑,目光一亮,沉吟著問道:“陛下聽了這話的反應又是如何?”
“陛下當時的反應有些模稜兩可。他聽罷之後,只是沉沉一嘆,然後揮了揮手,便讓周某退下了。”
司馬懿微微皺了皺眉,低頭暗思了片刻,在馬背上向周宣欠身一禮:“懿在此多謝周師兄的巧妙迴護之功。看來,陛下已對懿的赤誠隱隱生疑了,從此之後,你我交往之際切記更要隱秘一些才是”
周宣也還禮答道:“司馬師弟這是說哪裡的話?你但有用得著周某之處,周某萬死不辭!”
司馬懿雙眼一抬,幽幽地將目光投向了皇宮所在的那個方向:“這個懿暫時還沒有什麼事情勞煩周師兄的。不過,近日甄皇后與方師妹在後宮中深為郭貴嬪那姦婦所陷,恐有不測之憂——望你從旁暗助一把!”
“甄皇后與方師妹待我等恩重如山,周某自當不顧一切鼎力相助。”周宣一聽,聳然動色,“關於郭貴嬪近來在後宮囂張一時之事,周某亦有耳聞。周某也很是為甄皇后、方師妹深深擔憂啊。司馬師弟,你的計謀多、手腕高,你且建議周某該當如何暗助她們?”
“今日涼州刺史張恭送來了一份急函,聲稱當地出現了一起‘青虹貫日’之異象你可藉此傳出占斷之言,就說‘青虹貫日,世間恐有貴女子蒙讒之殃’。這樣一來,陛下在對甄皇后、方師妹薄情以待之時,至少也會瞧在天象示警的份兒上稍稍顧忌三分。”
“這個辦法甚是使得。”周宣聽得司馬懿說罷,立刻便連連點頭,“好的。周某回到太史署之後,立即就會依你所教,將這一占斷之言散播出去”
司馬懿這時方才神情一鬆,望著前邊林蔭深處,轉開了話題:“咦時間過去這麼久了,桓兄和夏侯將軍之間的切磋比試還沒有結束嗎?”
“桓兄和夏侯將軍的騎射之術在伯仲之間——他倆若要分出個勝負來,至少也該在一個時辰左右吧?”周宣眯縫著雙眼,朝前盯看了半晌,忽地又想起了什麼似的,轉頭向司馬懿說道:“對了,司馬僕射,周某有一個訊息告訴你:你還記得周某曾經給你提起過的那個益州巴郡同鄉好友譙周嗎?他也是星相占卜世家出身,現在已在偽蜀擔任了太史丞之職。半個月前,譙周派人送來密信,談到劉備此番討伐江東之役,偽蜀丞相諸葛亮是極力反對的。看來,劉備這一次興師而侵江東,其內部的意見分歧實在是頗為不小啊”
“諸葛亮?呵呵呵讓本座來猜一猜他反對劉備東征的理由吧。”司馬懿聽到“諸葛亮”這三個字時,臉上立刻盪開了一片莫名的深沉笑意,彷彿聽到了一位久違了的至交好友的訊息一般,顯得頗是欣然,“他一定是主張先行北伐我大魏而後東征孫權。而且,在他的心中,我大魏方為他們蜀漢首要之勁敵,而江東孫權則不過是自守門戶的‘老滑頭’而已。只要先將我大魏掃滅,則江東自可不戰而勝!”
“啊呀!司馬僕射真是目光如炬、燭照萬里啊!不過,聽譙周講,諸葛亮勸諫劉備的原話,可是比您方才所言講得更為精闢細緻一些——他是這麼對劉備說的:‘臣謹以輕重大小之事為陛下論之:陛下乃炎漢皇叔,今漢帝已被曹氏篡奪,陛下不思先行剿除,卻為關將軍而屈駕東征。家國宗廟之仇與手足骨肉之情孰大孰小?旁人一見而明之,而陛下仍是興兵東去,是舍大義而就小義也!中原乃是海內樞地;兩都乃祖陵所在,陛下不顧而遠爭荊楚,是棄重而取輕也!中原百姓目睹漢室被竊,無不引領西望陛下發兵而拯——怎料陛下竟置魏室於不聞不問,反欲乘怒伐吳,大興意氣之爭,實令四方誌士扼腕長嘆不已!’結果,任他說得口乾舌燥,劉備依然一意孤行,對此勸諫充耳不聞,還讓他留守成都,而自己徑自率兵東出巫峽而來”
司馬懿微微含笑而道:“看來,還是諸葛亮謀算決斷之際輕重得宜、緩急得當,不似劉備這般意氣用事、本末倒置。劉備此番東征,若是不能得到諸葛亮的同心襄助,前景只怕有些可慮”
他講到這裡,目光倏又抬起,往周宣臉上盯來,款款道:“西蜀與我大魏有不共戴天之仇,最應深加提防。咱們往他們那邊佈置的‘眼線’應該是愈多愈好。周兄,你那個同鄉譙周為人如何?他可有嚮往傾慕我煌煌大魏之心乎?他若真是通識時務、辨知大勢的明智之士,你就替本座將他暗暗悉心結納下來——日後,我大魏西征偽蜀之際,必有用得著他的地方!”
一聽司馬懿此言,周宣不禁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