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部分(第2/4 頁)
見識,大哥終於可以放心了。很好,很好。大哥今天下午若是無事,必定親自前來送你到那邊去上任的。”
說罷,他掩面輕輕嘆了一聲,拭去眼中之淚,告辭而去。
當司馬朗離開堂上之後,屋內只剩下了司馬懿一個人時,他才木然坐在了榻席之上,抬眼仰望著高高的屋頂,目光有些空茫,默默地發起呆來。
是啊!曹操擺明了是不願像劉備信任諸葛亮、孫權厚待周瑜那樣破格重用自己,自己又能奈何?如今,我司馬家除了曹府,又能再投向哪裡呢?罷了!罷了!來日方長,也不必計較這一時一事的小小得失。我司馬懿堅信,只要胸懷大志,身負絕學,無論在任何時候、任何境遇之下,我亦必能一飛沖天,一鳴驚人!到了度支中郎將的位置上,我和曹丕的聯絡就更加密切了,這也便於我更好地影響曹丕、操控曹丕了只要把曹丕這個“楔子”牢牢把握住,我司馬家“異軍突起,後來居上,扭轉乾坤”之大略就一定會迎來峰迴路轉,柳暗花明那一天的。
想到這裡,司馬懿頓時平衡了心態,不再憤懣發呆,而是抓緊時間有條不紊地收拾起自己的文牘、雜物來,完全恢復了平時的機敏迅捷與冷靜沉著。
正在這時,堂門外傳來一聲歡呼:“司馬大人!”
司馬懿停止了手頭的動作,抬頭一看,卻見是王昶一步跨進門來:“屬下回來了!”
瞧王昶這滿面風塵的樣子,顯然是剛剛才從南陽郡返回丞相府。司馬懿急忙將他迎上榻席坐下,又沏了一杯清茶遞到了他手中。
待他稍事休憩之後,司馬懿才關切地問道:“王君。你在南陽郡還好吧?南陽郡那邊情形如何?胡先生呢?”
“哦曹丞相已經派袁灃大人接任了南陽太守之職。”王昶微微喘息著,慢慢說道,“胡先生自然就掛冠而去了”
“他還去開那個‘雪廬茶肆’?”司馬懿嘻嘻一笑。
“沒有。他到陸渾山開設學堂教書育人,當起真真正正的隱士了。”王昶搖了搖頭,答道。
“唉胡先生隱逸于山水林泉之間,免去了我等陷身宦海的種種煩惱,”司馬懿悠悠一嘆,不勝感慨,“本座對他真是羨慕不已啊!”
“大人嚴重了,這段時間屬下與胡先生相處,他對您一直是讚不絕口。”王昶微微擺手言道,“他說,‘小隱隱於林,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他那個隱士,不過是中小之隱罷了,惠澤不出百里之邑,於世小補而已。倒是您司馬大人這條大隱於朝的‘潛龍’,終有一天能行雲布雨,恩澤萬民哪!”
聽了這番話,司馬懿的雙眸之中不禁淚花閃現。他哽著聲音,喃喃念道:“司馬仲達一介儒生耳!何德何能堪當胡先生如此之美譽?唉!我等官場中人,不及胡先生清曠高遠甚矣為了胡先生這一分期許,司馬仲達亦會感銘於心,義無反顧,直拼下去了”
第3卷赤壁暗戰,司馬懿陰了曹操一把第22章建奇功,遭外放第149節一代儒宗荀彧抱憾而終
荀府的育賢堂上,金猊爐裡的香菸猶如一道筆直的藍線,冉冉升到了半空,又似擎天一劍,凝而不散。
面色有些憔悴的荀彧靜靜地看著那道香菸,眼神卻是清清亮亮的,胸中思緒彷彿飄揚在望不到頂的天穹之上,距離這煙火塵世已太遠太遠。
半個月前,諫議大夫董昭猝然直接闖進漢宮,向當今陛下面呈了中原四十五個州郡太守、刺史和二十八位名士大夫推戴曹丞相晉公加禮的奏表,一下就在一平如鏡的許都城小朝廷裡掀起了軒然大波。
隨著這事兒的愈演愈烈,越來越多的朝臣、名士和將領也跟風而進,遞了一份又一份的推戴錶。而從前門庭若市,來客如雲的荀府,卻日漸一日地冷清起來。荀彧心力交瘁之下,難以再戰,便稱病在家,靜養不出。
為什麼竟出現了這樣的情形啊?荀彧深深一嘆,曹操和他身後那股龐大的勢力終於還是撕下了一切偽裝向漢室神鼎伸出了攫取之手,自己和楊太尉、王司徒他們便如同置身於驚濤駭浪之中的數葉扁舟,終是難以駕馭這一場洶湧跌宕的局勢了。難道自己真的要眼睜睜看著大漢朝一步一步走進墳墓嗎?他雙目一閉,眼角一縷淚水沿著面頰緩緩流下。
正在這時,“吱呀”一響,堂門被緩緩推開。一股寒風奪門而入,掠過堂中,立時便將那一道筆直的香菸吹成了一團亂麻。
荀彧在榻席上緩緩睜開眼來,向堂門口處望去。只見一名僕人垂手站在門邊,恭聲稟道:“度支中郎將兼丞相府軍祭酒司馬懿前來求見荀令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