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4 頁)
於是他就在自傳第二章的開頭處,如下寫道:
“朕出生之時,天降甘露,皇宮之內經雨水沖刷後無不清爽乾淨”
第二章也算能馬馬虎虎對付了,於是皇帝又開始著手準備第三章,這就得說到少年光景了。一般來說,總得是“幼懷大志,寡言笑,囊螢刺股”比較說得過去,不過皇帝實在是想不起來自己曾經如此偉大過,所以還是決定先就地取材一下,激發激發靈感。
頭一站,還是太后的樂寧宮
“不枉哀家養你一場啊,皇上你這回可是問對人嘍!”
太后如是說,然後就開始口若懸河起來。可是皇帝卻越聽心越涼——照太后的意思寫下去,還哪是他的自BBS。 JOoYOo? NeT 傳啊,根本就成了太后自己的回憶錄了!
對於太后想要重點描述自己母性光輝的要求,皇帝是打算陽奉陰違的,而他的下一個目標就轉到了自己的童年玩伴身上,可是皇子的玩伴實在是少的可憐。
伴讀?那幫人能講實話倒是怪了
兄弟?昭暉這個山貓嘛,遠在千里之外不說,還肯定狗嘴裡吐不出象牙來那麼就只剩千乘了。
“皇兄小時候的事啊”
豫林王支著腦袋瓜子想了一會兒
“記得臣弟小時候被皇兄和四哥教唆著去逗進貢來的仙鶴,結果被啄破了臉,被父皇狠狠罵了一頓”
“誰讓你想這個了!朕是問朕以前有沒有做過什麼很優秀的事情”
“優秀?聞道堂的先生好像誇過皇兄動手能力特別強吧”
“有這回事?”
“結果有次皇兄就拆了先生的椅子,表面還弄得看不出來,害得先生摔閃了腰”
豫林王說著說著就笑了起來
“啊!朕想起來了!後來父皇還讓侍衛把朕按在地上打,這事大哥也有份,朕都沒把他供出來,真是虧大了!”
回憶的匣子一開啟,皇帝就跟豫林王絮絮叨叨的聊了一下午,從上樹掏鳥窩聊到下御河撈魚,從扔蛤蟆噁心宮女聊到牽惡犬欺負內侍,聊得心情無比愉快,一直愉快到豫林王出了宮,皇帝才猛然想起來他的正事還沒幹呢。
哎怎麼記憶裡全是插科打諢和找罵捱揍的事,想吹都吹不起來,還有比這更邪門的嗎?
第三章瓶頸了,只好放一邊,把第四章先籌劃一下。
過了少年期就進入了成年,這一章幾乎是所有自傳的重頭戲之所在,因為一個人到了這個時候,那些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愛情觀、這個觀那個觀的,差不多都定型了,何況皇帝此時一朝登基呼風喚雨指哪打哪,按理說正該是他最得意的黃金時代,不過——注意這個“按理說”。
實際上皇帝提筆半天,愣是半個字也沒擠出來。這種感覺就像是大海里取水滴,沙灘上撿沙粒,明明滿眼都是,卻不知如何下手。簡言之,同理第一章,事太多!
“值得記載的大事啊臣妾入宮肯定是要記上一筆的吧,要說那天啊”
恭妃滔滔不絕,記憶力之精確詳細堪比電腦,皇帝的自傳演變成了《我的盛大婚禮》
“古人云‘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那自然是值得記記的,不過臣妾還希望皇上能記下臣妾推薦的一些書籍,這對普化民智也是很有好處的,比如《退思錄》、《雕玉集》、《法言》”
在康妃的構想下,皇帝的這本自傳又朝向《20世紀大學生必讀一百本》靠近
“孩子是很重要的事,皇上當然要寫進去,孩子小的時候啊”
寧妃慢條斯理的細數著培養子女的種種心得,把皇帝的自傳再次改編成《親密育兒百科》
“皇后呢?你還有什麼要補充的沒?”
皇帝躺在環坤宮的軟塌上,有氣無力的問著
“既然是皇上你寫的,那就隨你的意思好了,臣妾沒有什麼可補充的BbS。 JO oYO o?neT”
“哼!還是皇后善解人意”
皇帝爬起來喝了口茶,忿忿的說
“這可是朕的自傳啊!自傳!她們到底知不知道自傳是用來幹嗎的?”
皇后瞟了眼桌几上的那幾張書稿,其實她也不清楚皇帝想把自己的自傳寫成什麼樣,不過有一點她是清楚的——自傳嘛,那就是用來YY的,既然YY,那自然是隨著作者的意最好。
雖然每章推敲起來都很變扭,不過這本自傳的大框架皇帝算是搭好了,但是他並沒有緊接著就開始編寫。一來,皇帝也不是文學青年,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