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部分(第2/4 頁)
文飛這般一說,下面的人頓時心中一凜。如今道教的權威性,或者說地位,大半個就維繫在文飛一人身上。說白了,不論朝野,官員還是百姓。都認可文大天師是天庭下來的代言人,行走於世間神仙。
這時候文飛宣稱要代天弘法,頓時所有人都心中凜然。個個拜倒在地,聽文飛**。
“夫子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丘聖人也,為人道之大聖。我道教行世間之法,也當遵守夫子之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未完待續。。)
第三十七章 天師佈道 功德自生
終於趕出來了,多謝天之東皇和斐度兩位兄弟的打賞。尤其是斐度兄弟辛勤管理評論區這一尊不知道看的會不會太過枯燥了
“己所不欲被人殺者,勿殺於人。
己所不欲被人姦淫者,勿姦淫於人。
己所不欲被人偷盜者,勿偷盜於人。
己所不欲被人作假見證陷害者,勿作假見證陷害於人。
己所不欲,被人謀奪財產,霸佔妻女者。勿謀奪他人財產,霸佔他人妻女。若有違反者,國法刑求之後。尚且有鬼神地府之刑!”
雖然文飛宣告一條,諸人都眉心眼角開始亂跳。粗粗一聽文飛所說的這幾條,聽起來簡單比儒家或者佛教經常宣講的各種道德規範,簡單的太多。簡直是粗陋。
但是仔細一聽,想起來,卻就是簡單明瞭,更富有操作性。不像佛門那些煩瑣的幾乎不能實現的種種,如同掃地莫傷螻蟻,一碗水有多少億蟲子這些簡單多了。也是更加符合普羅大眾的道德標準。
簡而言之,也就是更有操作性。而且又緊扣儒家的道理,也能符合士大夫們的觀念。
在文飛看來,只要不干涉到別人,不強加到別人頭上去。你自己不管幹什麼,那都是道德的。
“為人當孝順父母,忠於家國!”文飛再補充了兩句。儒家核心無非就是“忠”“恕”二字。己所不欲,文飛應經點明瞭寬恕的道德規範。
再加兩句。卻已經是忠字的範疇了。文大天師接著演繹:“齊家治國平天下,人道大聖孔子所言已經大善。國是由無數之家所組成。為我等所有人之大家也。因此,孝敬父母。忠於家國。是人之天倫本份。”含糊其辭的把皇帝的概念用家國給代替過去。
“但是以吾天道來看,還有民族。何謂民族者,非單單之血緣。乃華夏者,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故稱夏。華夏者,吾等之民族也!外夷狄。內華夏!”
“有華夏之國家者,謂之國家。無華夏之國家者,謂之禽獸!”簡單而言。民族並不大單單只是血脈基因上的問題,更多的是一種文明的延續。
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故稱夏。若中土之地文化盡已缺失。道德都已不存。禮儀都化烏有,又如何敢自稱華夏?
衣必精美,物必豐盛,人必禮學,國必利益,君臣必稱吾國吾民,此方謂之是真正華夏!
文飛現在說的都是極其粗淺,但是沒關係。他現在所說的都是綱領。等到以後,自然有人按照這綱領來編訂各種細節。完善整個教義。
他相信只要持之以行,只要道教一直佔據強勢地位。那麼這個綱領,文飛毫不懷疑,日後能成為十誡一樣的最高道德標準。而且文飛還引入了儒家學說,來加以詮釋。
在文飛看來,太多太過的道德標準都是狗屁。根本沒有人能達到,比如後世某組織一般,道德標準之高,無可比擬。但是根本不具有操作性。
即使在某一段時間裡,強制加以施行。但是高壓之後,就面臨著反彈,反而使道德更加的敗壞。
“太上曰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以上所言,為我普通善信所應遵守。
而我道士,更應該是道則進,非道則退。不履邪徑,不欺暗室,積德累功,慈心於物。忠孝友悌,正已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懷幼。宜憫人之兇,樂人之善,濟人之急,救人之危,見人之得如已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
不彰人短,不炫己長,遏惡揚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寵若驚,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為天下百姓之榜樣,如此方能稱之為真道士!
所謂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神靈衛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
文飛提出道士的道德標準更要超過普通善信,完全採用自《太上感應篇》。虧文飛這貨把這本書記得這麼熟悉,一口氣背下那麼大的一段子出來。
《太上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