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部分(第2/4 頁)
不好的,他身上穿著鎧甲沉重,逃命的時候慢了一些,就被火焰給包圍了,直接給燒成焦炭。
保州城為遼國修築,比起大宋的築城技術來說,就差的多了。何況修築這保州城只是威脅契丹,當年遼國君臨天下,可沒有想過高麗人敢自己找死來攻打保州過。
所以這城池修的也是馬馬虎虎,甚至連護城河都沒有修。宋軍大模大樣的上去,直接撞開了城門,一路掩殺進去。大部分的高麗人就投降了。
古代戰爭之中,城池的攻防戰幾乎都是圍繞城牆展開的。城牆一失,守軍的心理防線差不多也跟著崩潰了,很少出現後世那種巷戰的場面。
“保州好拿下。”宋江站在城門之前,看著一長串的俘虜被命令放下武器之後,趕到一處去。他微微沉吟:“這塊保州好拿下,可是想要拿下整個高麗,卻就難了!”
他有句話沒有說。就高麗這破地方貧瘠多山,就算是打了下來,又有什麼用處?只是戰略上面的世界,可沒有他插嘴的餘地,料想文大天師神機妙算,既然非要打下高麗。必然有著文大天師自己的打算。
何況文大天師一直提倡正朔華夷,這次出兵,可不單單只是為了收復幽雲。用著文大天師的說法,就是恢復漢唐故土。
這高麗雖然自稱是高句麗的後裔,其實和高句麗一點屁的關係也都沒有。反而是高句麗世仇,在朝鮮半島最南端的新羅國的繼承者。
而高句麗之地卻是;周為箕子之國。漢家玄菟郡耳!魏、晉已前,近在提封之內。只能算是中國之內個割據政權。
所以隋朝一統天下之後,隋煬帝三徵高句麗。而唐太宗即位,還是要再次征討高麗,終於在總章元年出兵滅亡了高句麗(此時高句麗已改稱高麗),將原來高句麗政權所轄地區全部變成唐朝直接管轄地區。
隨後,新羅乘渤海政權建立、唐朝對原高句麗之地控制減弱之機。出兵攻取百濟及原高句麗部分地區,“置尚、良、康、熊、全、武、漢、朔、溟九州”。
到了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唐玄宗又“敕賜”新羅“江(今大同江)以南地”;於是,唐朝與新羅始以大同江為分界線。連同平壤在內的地方,猶一直是屬於大唐版圖,和那新羅本來就沒有關係。
大約也就是在契丹人強大建立遼國的時候,新羅也遇上了改朝換代,王建再次建國,也稱自己為高麗,甚至在遼宋進行大規模戰爭的時候。漸漸侵佔了朝鮮半島的北方。
王建將所建高麗王朝自稱繼承高句麗,改國號為“高麗”。實際二者完全沒有繼承關係,這個時候高句麗早已經滅亡了250年了,人早已分徙各地。高麗有來源於論語“山高水麗”的附會罷了。
也就是這個時代,王建把朝鮮北方原本屬於大唐的領土。包括平壤在內,都給佔領了去。
以宋江對於文大天師的瞭解來說,不把這些漢唐故土收回來的話,恐怕文大天師是不肯干休的。甚至說不得還真要滅了這高麗再說!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文大天師親自帶兵殺向遼東,又派出苗雷帶領一路人馬去幫助契丹人在草原上覆國。那麼這麼一路人馬自己就是老大
想到這裡,宋江有些心虛的看看船上。哪裡是人有著文大天師的弟子後輩,但是想來不會和自己爭權奪勢的吧?那麼這麼以來,滅國之功,可就穩穩當當的在自己頭上,誰也奪不走的了!
想到這裡,宋江就從原本的消極之中回味了過來。自古以來,又有多少人有機會能以滅國括地之功而載入史冊?
宋公明啊,宋公明。你原本只是縣衙小吏出身,又不幸做了賊寇。如今憑著一腔忠義之心為尚父所重用,被委以重任,有機會青史留名,你還有什麼好猶豫的?
太陽徐徐而落,蒼山如血。隱隱約約的可以見到從鴨綠水,沿著高麗那高原上的崇山峻嶺之上,一條長城正在逶迤伸展。
那是高麗為了防備契丹人入侵而修築的長城!
不管他宋江宋公明有多少雄心壯志,最先要做的事情,便是攻破這高麗長城再說!
。。。。。。。。。。。。。。。。。
就在東北亞的大地打的如火如荼的時候,數十萬大軍,決定著好幾個國家命運的時候。
文大天師卻是困在雨林之中發黴,連他自己都有這種感覺了。更不要說其他人了。
大片大片的蚊子,如同烏雲一樣的飛舞,潮溼的地方未免正是這種東西最好的孳生的土壤。
好在有著文大天師在,散發出一種若有若無的神力。這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