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部分(第2/4 頁)
蘇易一愣,林安然倒還真的說中了他的往事。當年蘇易是濱海市第一批從事私人養殖業的人,算得上第一個吃螃蟹,誰也不看好他一個窮小子能靠借來的五千元辦好蝦池。
那段時間,蘇易在村裡是受了不少冷嘲熱諷的,甚至村幹部還正兒八經警告他,這文革才剛過,政治還不算明朗,別政治場上的回頭風一吹,把他給吹進監獄裡去了。
不過蘇易到底還是頂住了壓力,硬是在海邊挖了十畝蝦池,加上後來國家改革開放的步子算是堅定不移地往前走,而且錢凡又大搞農業發展戰略,蘇易適逢其會,短短几年間就躍升為濱海市最大的養殖商。
成功的人身上肯定有亮點,或許是堅韌,或許是聰明,又或許是勤奮,蘇易忽然覺得,眼前這個年輕的鎮委書記還真有些意思,用土一點的話來說,就是挺對眼的。
不過前車之鑑,他作為生意人,當然不會因為幾分眼緣而拿自己的口袋開玩笑。
“林書記,這麼說罷,兩億元我是誇張了點,一點五億是跑不掉的。你問我這個價格怎麼來的?我告訴你吧。我對政府現在持不信任太多,你們一朝天子一朝臣,我們做生意的伺候不起,要想我投資幹,可以!給我籤三十年的約,讓我承租你們太平鎮青石坳島和沿海一線的所有灘塗。”
林安然打斷他道:“不行!這個條件我不答應,太平鎮一百多公里的海岸線,最多能給你三十公里,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活珊瑚區,那是很珍貴的資源。你是漁民,我想,活珊瑚少不少見不用我多說了吧?”
蘇易怔了一下神,沒想到林安然這人還挺重視自然生態這玩意的,近幾年,市區發展雖然快,但是許多官員早就忘了什麼保護文物保護環境保護生態了,這太平鎮的書記倒好,人家是搶著拉投資,他是惦記著那點珊瑚而縮小投資規模。
不過正因為如此,他對林安然又多了幾分好感。
不過好感歸好感,生意上一點不松嘴:“林書記,我還有條件。你說三十公里,我認了,青石坳島、分界島和你太平鎮三十公里沿線海域,你能給我批出來,我就答應你參與投資。不過,這事恐怕不是你林書記一個人能說了算的,所以,我有另外一個條件。”
他提的條件一個接著一個,換別人早就不耐煩了。
楊德財在旁邊也是懸起了一顆心,覺得蘇易也是,簡直太不把鎮委書記當幹部了,步步緊逼不說,條件一個比一個刁鑽。
他趕緊在旁圓場道:“林書記,不能說條件,只能說我們也有我們的難處。”
他跟了蘇易多年,太善於捕捉蘇易的心思,知道自己這位死黨兼老闆打的什麼算盤了。
蘇易的養殖生意雖然在濱海市是首屈一指,不過說到一口吃下人家兩個島外加三十公里海域沿線灘塗來搞養殖,還真沒那麼好的牙口。
林安然問:“有什麼難處,可以說嘛。”
蘇易也不繞彎,直言道:“我上次吃虧已經大了,活生生沒了我兩百萬,我每一分錢掰開都有血有汗的,可不能再跟著你們當官的折騰了。林書記你若是有信心做好這個專案,自己先找個投資商,他投資前期,我等專案開工了,和政府的租憑協議都簽訂了,我後續資金再進場,我人也再帶著技術進場。而且,我不會向銀行貸款,我能動用的資金只有三千萬,是我全部家當了。”
蘇易由於是漁民出身,形成的一種觀念就是,不喜歡向銀行貸款,總覺得欠人錢渾身就不自在,這麼多年經營,都是有多少投多少,從不冒進。
所以,他的現金流一直都沒什麼問題,只是銀行合理負債一點都沒有,在生意場上屬於那種保守派的人物,這種人在最先富起來的一批商人裡並不少見。
巨大的資金缺口,林安然一時之間確實也沒什麼更好的辦法,不過今天過來見蘇易,總算達成了一個初步的意向。
從蘇易的公司出來,林安然上了車,手機就響了。
周學良向他彙報了滿城香酒廠被收購一事,並在電話裡鬆了一大口氣,說:“林書記,咱們這回總算熬過一關了!”
他並不知道整個打假行動都是林安然布的一個局,林安然也沒打算告訴他。這種私密的事情,只能是自己和王勇還有曹建傑、曾春幾人知道。
交待了周學良要對這次參與辦案的人員進行獎勵之後,林安然掛上了手機,想想自己既然到了濱海市,怎麼說也得去謝謝曹建傑和曾春。
王勇人在濱海市區,林安然便順道把他和尚東海也叫出來聚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