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部分(第1/4 頁)
著道:“哀家想過些日子便去五臺山住些日子,老八媳婦這孩子倒是投了哀家的眼緣,就讓老八媳婦陪陪哀家這老婆子吧。”
皇太后慈愛的看著康熙,一連幾個自稱老婆子,讓一向講孝心的康熙有些架不住。對於皇太后這嫡母康熙心裡一直尊敬孝順著的,看著時年六十六歲,滿頭的華髮已經漸染白的皇太后,康熙心中覺得愧疚。
只是一想到皇太后想去五臺山禮佛,這路途這麼遠,皇太后又年事已高,康熙不放心道:“母后,若喜歡老八媳婦便讓她陪著母后也好,能得母后的眼緣,也是老八媳婦的福份了。只是去五臺山的路途遙遠,不若待朕處理完眼下的政事,陪母后一道到五臺山禮佛。”
康熙這麼一說,皇太后便笑了,面上竟是歡顏之色,拍拍康熙的手道:“皇帝有這份心,哀家心裡滿足了。皇帝六月南巡才回來不久,朝上還有一大攤事等著,讓老八福晉陪著就好了。如今看著一年過一年,哀家的身子也一年不如一年,不知道自己還能陪你們多久。趁著這把老骨頭能動的時候,出去走走,也為皇帝祈福。”
康熙見了皇太后這般說。也知道他自己實在走不開,如今皇太后年紀越大了,他也不想讓皇太后不開心。
遂地點頭道:“既然母后已經決定,那便讓老五、老八、老十四還有他們的福晉也陪著母后一道吧,這樣朕也放心些。”康熙想著既然郭絡羅氏去了,便讓老八也一起去,反正他是要安排著兒子們陪著皇太后去的,不然他也不放心。
而安排老五和老十四,康熙也是有一番考量的,老五這孩子靜。又是皇太后養大的,自然是要陪的。對於成年的兒子們,康熙還是不怎麼放心的。又想他們兄弟關係好,又怕他們結黨成群。而老八和老九老十走的近,康熙並不想讓他們一道,便安排十四一同,也是想讓兒子們互相約束一下。
皇太后微微點頭。預設了康熙的安排,在深宮待久了,她人早已麻木了。從離了蒙古嫁給順治帝,她便不得寵,只不過當時孝莊太后在,她心裡有依靠。
只是自孝莊去世後。她就更孤單了,蒙古妃在清宮吃不開,她也看在眼裡。她其實也是希望康熙能喜歡蒙古妃的。只是從順治那時過來,皇太后已經看淡了很多事了。心裡也不強求,也知道若是強求只會惡化大清已經蒙古的關係,她現在這樣就很好了。
為了蒙古,她犧牲了自己的一生。現在眼看著年華漸失,皇太后便想走出紫禁城。這裡困了她太多年了。
而皇太后和康熙母子談話的內容,被宮裡的華太醫聽了去,頓時把訊息告訴了鈕鈷録氏。一心想回雍王府的鈕鈷録氏聽了心裡起了心思,這段時間以來,她除了解毒就是修練,也更多的就是絞盡腦汁讓胤禛迎她回王府。
她並不想求著胤禛回去,那覺得太掉價了,所以想讓雍王府親自迎她回王府,可是哪這麼容易的。
而且她也不想再拖了,自她來北郊這裡養病後,除了家人偶爾捎東西過來,雍王府並沒有什麼訊息來,好似忘了她這側福晉的存在了。
現在華太醫的訊息,讓鈕鈷録氏心裡的算盤啪啪響,想到了一個主意。
雍王府,胤禛才從宮裡回來,便召了鄔思道還有鄂爾泰在書房裡談了好久,在鄔思道和鄂爾泰離開後,胤禛還一直待在書房裡不出來。對於郭絡羅氏的事,胤禛最想看的便是康熙的態度,郭絡羅氏讓他的靈兒受了委屈了,胤禛心裡不滿著呢。朝上的事,他雖然沒怎麼動,可是卻也在後面推波助瀾,心裡也想看看各方勢力如何。
“爺”外面傳來了高吳庸的詢問聲。
“何事?”冷冷的聲音讓已經聽了好多年的高吳庸還是覺得冰涼刺骨。
“北郊莊子鈕鈷録氏側福晉有信來。”高吳庸的話音才落,胤禛也才想起鈕鈷録氏來,他當時因為心裡厭惡鈕鈷録氏,所以送鈕鈷録氏去北郊就沒想過去接鈕鈷録氏回來。
高吳庸把手中的信遞給胤禛,胤禛拆開鈕鈷録氏那特製著帶著芳香的信,裡面字跡如行去流水透著一股淡然處之之態。胤禛雖然不喜歡鈕鈷録氏,可是不否認,這鈕鈷録氏倒是寫了一手的好字。
快速地把信上的字給看完,胤禛放下手中的信,心想著這鈕鈷録氏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還是她真的早已悔過了。
胤禛心裡疑惑,他還以為鈕鈷録氏會求著他接回王府,可是卻沒想到鈕鈷録氏向他請求到五臺山祈福。
如果鈕鈷録氏有心向佛,他倒不介意成全她,只是去五臺山是否太遠了,太遠了,他難以掌控,畢竟鈕鈷録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