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部分(第3/4 頁)
她為什麼不,她不想當一輩子的奴才,不想下跪。她要報仇,要做主子,要讓整個年氏一族以她為榮。
“很好。那華某現為年小姐醫治。”華太醫對於年湘玉的點頭彷彿早料到一般,他自信年湘玉不會拒絕他的。而且就算年湘玉現在不願意,以後被現實逼的也會找他合作的。
屋外的胤禩和年羹堯並不知道年湘玉和華太醫達成了協議,而華太醫給年湘玉治完臉後,便離開了。
一次並不能完全好,所以年羹堯便帶著年湘玉回年府了,年府上下都驚了,不過聽聞華太醫努力醫治,也只有抱著希望了。
自那之後,華太醫經常到年府去給年湘玉治臉,其實也是在改造年湘玉的體質,他心裡琢磨著改造年湘玉的體質來達到他的目的。
年府對年湘玉在雍王府被郭絡羅氏害而氣憤,可是現在卻沒辦法如何,畢竟他們如果參了八福晉,到時候連帶廉郡王也會受影響,所以年府到是平靜了。
只是耿府和李府可不會如此,耿府耿德金、耿精榮和耿精衛對於郭絡羅氏的行為都很生氣,他們寵到大的女兒(妹妹)在雍王府卻被八福晉給害掉進了湖裡,他們哪裡會嚥下這口氣。
何況當時這麼多的皇子都看到了,就算是皇太后還有宜妃和廉郡王都不能包庇八福晉,怎麼可能會讓八福晉就這麼把事情揭過了,廉郡王的政敵也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李府也自然聽說了雍郡王府上的事,所以對於郭絡羅氏的行為也是很氣憤,因為他們的女兒又不是一般的妾侍,那是雍郡王的側室。可是卻在自己的府上被蠻橫的八福晉在花園裡用鞭子追著打,這讓他們李府的面子往哪擱,何況他們李府的希望可是寄予在女兒李芳華身上了。
於是,第二天一早上朝時,不止耿府、李府,就是御史、大臣都彈劾了廉郡王府。彈劾了八福晉驕蠻任性、無視體統規矩、無子善妒,給後院妾室下絕孕藥,渺視常綱。還彈劾廉郡王教妻無方,不振夫綱,縱妻在兄長的府上鞭打兄長的側室及臣女,毀了雍王府的花園。
大片大片的彈劾摺子堆的康熙的御書臺滿滿的,特別是李氏祖父還有胤祉這一邊的文人清流派,那語言文字還真是豐富多彩,真真是吐沫淹死人。
然後直郡王、太子一派的黨羽也都紛紛出來指責郭絡羅氏的行徑還有廉郡王不振夫綱,而胤禛這一邊倒是什麼都沒做,以沉默應對,把廉郡王本要做的表情給先用了。卻讓人覺得雍郡王真真是勢單力薄,就是身後的妻族那拉氏李府和耿府的勢力也只是一般。
完顏氏則是因為年湘玉沒吭聲,所以逃過了一截,安然無恙地待在府裡關注著事態。
而廉郡王胤禩也是料到了今天肯定會有人彈劾的,所以他昨晚就稱病沒有上朝,在府裡聽到那可怕的彈劾力量,心裡對郭絡羅氏的怒意又增一分。
關在正院的郭絡羅氏自然也收到訊息,心裡急著想進宮去向皇太后和宜妃哭訴,可是出不去,只好讓人給宮裡遞紙條,可是得到的訊息便是讓她好好在府裡靜養。
朝前有朝前的熱鬧,後宮裡對於此事也是持高度的關注,但大部分人都是在看熱鬧而已。畢竟後宮眾女人們也寂寞,難得有料了,她們怎麼能放過八卦的機會,都挑著心情準備看著德妃和良妃、宜妃這三方如何。
在那拉氏走了之後,德妃很氣憤,這八福晉鬧雍王府,不就是在打她的臉嘛。胤禛是她的兒子,現在良妃的媳婦傷了她的兒媳,她要是因為此事沉默了,後宮怎麼看她。
就算她不喜歡雍王府,可是也不願被人打臉了,她動不了皇太后,難道對宜妃和良妃就沒辦法。
德妃和宜妃這兩個冤家,自進宮後便一直鬥著,什麼都鬥,只是結果半斤八兩,誰也討不了誰的好。
對於良妃,德妃更是討厭,因為妃位裡面,她和良妃的出身最低。只是她的身份可是清白的,可不像良妃是罪臣之女,一個辛者庫的女人罷了,憑什麼和她相提並論。德妃最見不得人拿她和良妃比,所以看著良妃非常礙眼,特別皇帝雖然雨露均霑,可是不可否認的,良妃的侍寢日子卻跟她一樣,這讓她怎麼受的了。
而且一看到良妃,就提醒著德妃,她的出身問題,德妃怎麼可能會喜歡呢,簡直恨不得良妃消失在後宮裡。不過良妃在也有個好處,就是宜妃每每拿出身來刺激她的時候,良妃是妃位裡墊底的,宜妃的兒子不是跟良妃的兒子走的近嘛。所以她也提醒著宜妃,話裡的意思無非就是,你不是看不起我嘛,你的兒子不是和出身低的兒子要好。
康熙真真是煩的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