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部分(第4/4 頁)
在葫蘆還未成型的時候,便用一些模具將其束縛起來。待其長成後取下,葫蘆的體型自然就會跟模具一樣。
而範的種類也非常之多。分為木範,瓦範,紙範,石膏範,也就是常說的木模,瓦模,紙模,石膏模。
其中紙模還有最為講究,還分為兩種型別,細紙模,和草紙模,甚至有些人還用的是布模。
最早官模葫蘆使用的是木範,用四塊梨木拼制,中心挖空,內陰刻所需圖案題材,優點是此模可多年使用,缺點是每模只能範一個葫蘆,產量很低,此為木模。
後來發展出現用五塊或七塊梨木旋製成模,在模外面雕刻花紋,此為陽模,然後在模具上覆泥,待泥稍干將木模中心抽出,使木模之分瓣木條依次拿出,再將泥範入窯燒製成瓦模,此模具的優點是可將一件陽木模翻製成多個瓦模,增加了範制葫蘆的模具降低了成本,缺點是,有些泥範在入窯燒製時有變形。
木模翻制瓦模的技術無疑提高了範制葫蘆的產量,而王宋手中的這個蟈蟈葫蘆便是用的這種手段,因為這是三河劉的慣用。
看到這裡,王宋就不禁有些感慨,一個合格的蟈蟈葫蘆從出生開始,就要好生的照料著。
從最基本的種植架藤施肥,到更深層次的上模範制,如果中途有任何一個地方出錯,那很有可能就會影響葫蘆的品質。
如果品質出了問題,那麼這個葫蘆也就是廢了,只能將自己一年辛苦勞作換來的成果丟掉,委實太過可惜。
觀察完其的範制模型後,王宋便將眼光放到了其身上的圖案上,仔細的鑑賞起來。
一件極品的蟈蟈葫蘆,不光要看其形狀大小,還要看其葫蘆身上的圖案,如果是名家出手的話,那肯定會身價百倍。
可惜的是,王宋手中的這個葫蘆圖案,並不是什麼名家出手,但其身上的這幅火畫,也是非常有意境了。
所謂的火畫,其實很好理解,就是將一個鐵條燒紅,在諸如蟈蟈葫蘆,木板甚至是紙上作畫。
火畫的施藝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